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肥料保障


□本报记者杜晓枫 特约记者阮国祝刘方黔;

2010年8月18日,是个注定要载入中国高浓度磷复肥发展史册的日子。贵州开磷集团大水工业园年产120万吨磷酸二铵项目建成投产。开磷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屈庆麟自豪地宣布:开磷集团大水工业园磷铵项目全面建成以后,开磷集团已具备年产35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生产能力,仅磷酸二铵就达到250多万吨,可以满足国内市场对高浓度磷肥需求的40%左右。无论国际市场行情如何,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肥料保障、确保国内用肥是开磷人的第一责任。

《农资导报》:首先要祝贺开磷集团大水工业园年产120万吨磷酸二铵项目建成投产。从一个全国闻名的“矿老大”到现在的国内磷复肥行业前三强企业,开磷是怎样实现从“优质矿”到“优质肥”的转变的?从而发展成一个全新的开磷的?

屈庆麟:上世纪80年代,由于化肥滞销,给矿山开采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1985年12月26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到开磷慰问。为了开磷能早日走出困境,胡锦涛指示:开磷要改变单一生产磷矿石的被动局面,走磷资源深加工之路,把开磷建成贵州的磷化工基地。按照胡锦涛的指示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开磷提出 “稳定矿山、发展加工,开发两类产品,建设两个基地”的战略决策,决定从单一磷矿石开采转向磷资源深加工,走矿肥、矿化结合的道路。1988年,开磷开始建设2000吨/年黄磷和10万吨/年重钙项目,矿肥、矿化结合迈出实质性步伐,标志着开磷从单一磷矿石产品到磷化工产品的转型,由此开始了开磷第二次创业的步伐。

从1988年开始至2000年,在这一阶段,为了实现从矿山到磷化工的转型,开磷经历了一个长达12年探索发展磷化工的漫长历程。由于缺少人才、技术、管理方面的积累,导致装置不能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再加上重钙产品市场不好,从未亏损过的开磷在10万吨/年重钙厂投产后的1995年、1996年出现大额亏损。生产不正常,产品卖不出去,资金收不回来,银行贷款利息负担沉重,造成资金极度短缺,发展磷化工使开磷进入了从未有过的困难时期。但开磷人即使在发展磷化工最为艰难的日子里,也始终未言放弃。

从1988年到1996年的8年时间里,全体干部职工为了磷化工的发展,没有增加一

分工资,没有发放一分奖金, “勒紧裤腰带”搞建设。正是因为这份坚持,不怕失败,永不言弃,开磷在发展磷化工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批磷化工技术管理人才,并逐步从困境中走了出来,为磷化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是这份坚持,正是这份执著,开磷人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但破解了磷化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技术和管理难题,而且在国内第一次实现了8万吨磷酸浓缩装置的国产化,并用最短的时间建成了无烘干、无污水排放的16万吨磷酸一铵生产装置。

2000年底,开磷新领导班子上任,开磷进入了第二次创业发展的新阶段。根据行业发展态势,结合企业实际,为赢得市场竞争,新班子提出了 “三步走”发展战略规划,要用三个五年时间(2001~2015年),通过进一步发展磷化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使开磷的销售收入从2000年的5.39亿元分别提高到后来的2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开磷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矿肥、矿化结合的发展时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磷肥 品种 生产基地 化肥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