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低碳时代的方向


与会代表认真记录

专家企业沟通交流

□本报记者郑红艳谢宝刚

8月25日,2010年中国缓控释肥高层论坛在湖北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化工报社主办,《农资导报》承办,由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住商肥料有限公司和北京天音艾实华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协办。会议一致认为:发展缓控释肥是低碳时代的肥料方向!通过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施肥理念,是解决当前中国肥料利用率低下、施肥不合理的重要办法,也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出路。

开发“三高”肥料迫在眉睫

这是所有与会代表的共识。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研究员夏敬源分析说:目前中国只占世界耕地面积9%的土地,却消费了占世界35%的化肥,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用量为世界平均量的3倍多;利用效率为35%左右,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中国农业施肥每年损失氮肥14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亿元。化肥的大量损失已经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土壤盐碱化、酸化、结构变差;水体富营养化、空气污染等;经济、社会和环境质量下降。

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崔学军说:“中国肥料利用率低下、施肥不合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可谓触目惊心!”因此,与会专家代表提出:开发高利用率、高效果、高性价比的“三高”肥料迫在眉睫!

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迅猛

夏敬源说:要想提高肥料利用率,一是改进施肥技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等;二是改进肥料类型,开发缓控释肥料等。因此发展缓控释肥恰逢其时。目前国家已将发展缓控释肥列入“863”计划,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成立了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夏敬源总结道:这些年缓控释肥产业在中国发展迅猛,开发了一批产品,研发了一批技术,制定了系列标准,扩大了应用规模。到2009年底,中国缓控释肥料产能近250万吨,消费量占世界的1/3,已成为世界上缓控释肥料生产和使用的重要国家之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许多高校和专家学者致力于缓控释肥的研究开发,研究成果不断推出。在本次会议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教授赵秉强介绍了“水-肥-根耦合理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胡树文介绍了该学院于2009年开发的天然高分子型包膜控释肥料技术,这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控释肥料,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领先水平;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张彦才介绍了该院研发的淀粉包裹型缓释肥料技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热带研究与教育中心教授李允聪介绍了美国的缓控释肥发展进程。

各种新的技术成果在此交流,正是由于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的良好沟通。这些年,缓控释肥产业发展迅速,如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住商(青岛)肥料有限公司、石家庄中嘉化肥有限公司、北京天音艾实华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从包膜肥料、脲甲醛肥料、多肽化肥等各个层面进行产业化探索,并在推广运用方面卓有成效。

发展缓控释肥料存在的问题

夏敬源说,目前缓控释肥料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认识不够到位———政府推动不够、业界引领不够、公众了解不够、社会认知不够、舆论宣传不够。产品不够优异———工艺引进的多,自行设计的少;技术模仿的多,自主创新的少;产品类型较多,有突破性的少。技术不够配套———技术体系不完善、技术模式不规范、技术标准不健全、施肥器械不配套。管理不够规范———法规法则不太健全、行业标准不太完善、监管手段不太配套、市场管理不太到位。支持不够有力———中国缓控释肥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支持、财政补贴、减免税等方面的政策均不完善,甚至空白,以后需要加强。美国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局于2008年农业法案设立CSP项目,通过补贴方式鼓励农民使用缓释肥料,补贴标准30~55美元/公顷,每个农户每年补贴高限达4万美元,5年可达20万美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化肥 产业化 农业资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