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全球掀海外屯田潮 日本海外农田面积三倍于国内




  巴基斯坦 百万亩土地虚位以待

  4月21日巴基斯坦负责投资的部长瓦克尔·卡南透露,该国计划出租或者出售100万亩的土地给外国,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不过这些土地将只提供给那些农产品的进口国使用。”

  卡南似乎有意在“做广告”,他滔滔不绝地介绍,这些土地质量上乘,有4条河流围绕,土壤肥沃,适合各种作物生长,巴基斯坦政府甚至还出台了各种刺激措施,鼓励外国前来购买或者租用。

  “各种手续完全合法,就算政府更迭,他们也不会受影响。我的部门还会确保投资者从国外运进灌溉用的机器设备顺利通关,并免收关税和其他各种税收。”

  最特别的是,这位部长称,巴基斯坦为了制造吸引投资者的友好气氛,决定派遣一支特殊的安全部队驻守在这片土地附近。“这支部队将有10万人,为当地的外国拥有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不过驻军的费用或许要外国人负担了。

  2008年,埃及出现了粮食骚乱,埃及政府当时正在与乌干达协商,准备租用乌干达84万公顷的农田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但讽刺的是,就在同一时间,埃及南部克纳地区的农民正在想要从日本企业手中收回他们的1600公顷农田。许多国家都面临类似的两难情况,当他们在海外寻找农田时,他们本国的农田却被外国企业买走或租走了。

  ■ 链接

  金融机构染指“屯田”


  从全球范围来看,农田正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消失。据估计,由于城市化进程、人口增长、经济和工业发展,全球每年有大约2000万公顷农田消失。

  看到了农田资源的稀缺性,一些金融企业也使用来自各国政府的金融危机救援资金加入到海外屯田的行列。

  例如,摩根士丹利公司2008年在乌克兰购买了4万公顷农田,而英国投资公司Landkom也在乌克兰买下了10万公顷农田。2家瑞士投资企业黑土农垦公司和阿尔帕科农业公司2008年也在俄罗斯分别购买了33.1万公顷和12.8万公顷农田。许多食品和金融企业在投资海外农田的时候,也派去了他们自己的农业技术人员和设备。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马晶

  “海外屯田”知易行难

  韩国、日本、沙特、科威特……这些国内土地资源有限、难以自主保障粮食安全的国家,纷纷将眼光投向遥远的异国他乡,到海外购买或租赁土地,满足本国或其他市场的需求。

  而被投资国,诸如缅甸、泰国、俄罗斯以及一些非洲国家,大都拥有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其中许多欠发达国家正好借机改善落后的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

  但是,“海外屯田”这桩貌似两厢情愿、各取所需的生意却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争议。

  比如,在刚刚举行的八国集团农业部长峰会上,国际农业生产者联合会的副主席高芬批评说,富国的“海外屯田”将演变成第二代殖民主义,即“掠夺资源,让穷国更穷”。而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会主席那瓦兹则针锋相对地回应道:“世界迫切需要私人资本投入到穷国的农业开发项目中。否则,2050年世界人口达到90亿时,联合国将难以保证世界粮食安全。 ”

  那么,“海外屯田”是否具有可控的操作性和广泛的推广性,能够成为应对世界粮食危机的“灵丹妙药”呢?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是否也有进行“海外屯田”的必要呢?

  问题1 理论上双赢,实际如何?

  “海外屯田”,这个看似新鲜的做法,实际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从理论上说———一方有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金钱,但是缺少土地和人力;另一方有大量闲置的土地和人力,却缺少技术和投资———这种“双赢”的局面仿佛是注定的。但是,理论虽好,实践起来却不那么完美,总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导致整个投资以失败告终。

  比如过去六十年来,也有一些外国企业试图在非洲大规模地开垦土地,为小农提供高级的农业技术。这些投入的效果很复杂,在许多案例中,外国公司因土地所有权纠纷、雇佣劳工状况以及高昂的运作费用而破产。

  另外,一家美国公司曾在印度一个不发达的地区搞农业投资,该地区水资源匮乏,大公司的农业项目大量耗费当地水资源,乃至地下水几乎被抽干,当地人无水可吃,因此受到印度农民的强烈抗议。这种“只收获不投资”的“海外屯田”案例,也不在少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粮食 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