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新农药创制任重而道远


2008年,时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发展历程,也正是我国农药创制领域从小到大,逐渐成长、发展和壮大的过程。2008年9月,记者在南开大学采访了我国农药创制领域的杰出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名。

《农资导报》:请您谈谈单嘧磺隆、单嘧磺酯的创制过程。

李正名:新农药创制涉及分子设计、合成和结构优化、生物活性筛选、田间实验、化工工艺开发、毒理研究、安全评价、环境评价等各个科技环节,缺一不可。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研究组开始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进行系统的研究,从分子设计开始,合成了近900多个新结构化合物,终于从中筛选出两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除草剂———单嘧磺隆和单嘧磺酯。

我们通过基础理论的研究,部分修正了国际上公认的磺酰脲构效关系的理论,这对我们的创新研究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使我们从以前的盲目合成和筛选逐步转到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开展创制工作。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份荣耀背后的艰辛。那么多年的研究,无数次的失败,真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坚持下来。一家原本投资参与此项开发的企业,在田间试验出现一些问题时决定撤资,使研发工作几近绝境。在最困难的时候,组里的科研经费被迫负债运行,好像真的走投无路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2007年,单嘧磺隆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国家创制新农药正式登记证的除草剂品种,它从实验室走到田间地头,实现产业化并开始进入市场。我们自己应该相信,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

《农资导报》:我国新农药创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李正名:就拿我们研发的单嘧磺隆来说吧,这个项目曾得到原国家计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原化工部,中化总院和天津市科委等的大力支持。从1990年做基础理论研究开始,进行小试和中试,经过近8年的室内药效、小区试验和大田试验的验证,最终研制出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制品种,并取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南开大学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参加研制工作的有近40名老师和同学,创制经费中没有计算人工费用,要是在国外,仅此一项就是一笔很可观的经济数字。就是这样,我们目前仍面临着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

另外,新农药创制的特点是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这是国际上公认的一项十分难搞的综合性高新技术系统工程。经过10年以上的研发时间,即使将来产业化、商品化成功,从事主要研究的科学家可能也已经退休了。此外,整个研发过程如果在最后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整个创制工作失败,这也是我们搞创制工作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严重挑战。

在国外,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大农药公司拥有自己的科技队伍,他们和一些大学与科研单位紧密合作,专门从事创制研发工作。公司从每年的销售额中拿出10%~15%用于创新品种的开发,开发成功后再由销售部门进行推广和销售,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样才有可能每年推出更新、更优越的品种问世。

在我国,新农药创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个是农药创制队伍很小;一个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这两点都限制了我国农药创制工作的发展。

《农资导报》:我国新农药创制应向什么方向发展?

李正名:我认为,未来新农药创制研究的趋势首先是创制思想的提升:一是新创制的农药要对环境友好,从分子设计阶段开始,就应以对环境友好作为创制新农药的最重要的指导思想,自始至终要考虑对新结构化合物的安全评价和环境评价。提倡创制超高效性农药,以大大改善对环境的影响。二是注意植物调控物质的研究,控制有害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大大提高生物选择性。不再强调将有害生物体全部杀死,而是针对有害生物体进行有效控制。三是要参考天然植物、生物农药等提供的的最新生物活性信息,开展生物合理设计,努力创制更高性能的新一代“绿色农药”、“无公害农药”,为我国农药品种更新换代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除草剂 筛选 环境评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