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自然界中的“乌金”———腐殖酸


腐殖酸(Humic Acids)广泛存在于土壤、江河、湖泊以及海洋之中,是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高分子物质,是动植物残体通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占土壤和水圈生态体系总有机质的50%~80%。由于腐殖酸自身在物理、化学、生理等方面都有诸多的活性表现,因此,在工农业的开发利用中也担当着许多重要角色。

中国腐殖酸的开发和应用,可以追溯到400年前《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乌金散”。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腐殖酸研究经历了开拓阶段(1957~1966年)、间歇阶段(1966~1974年)、黄金阶段(1974~1985年)和自然生育期(1985年~至今)四个阶段。1974~1985年是中国腐殖酸研究的黄金阶段。国务院曾于1974年和1979年分别以“国发110号”和“国发200号”文件,全面推动了腐殖酸综合利用工作。

由于形成腐殖酸物质的条件多异,构成了来源不同的四大类腐殖酸。即原生腐殖酸———来自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降解和合成;再生腐殖酸———来自含碳物质经天然或人工氧化;合成腐殖酸———来自碳水化合物、含氧有机物和/或多酚物质等的化学合成;生物腐殖酸———来自以生物技术处理的植物木质(纤维物料)。

腐殖酸在农业、工业、医药等方面具有多种功能。在农业方面,腐殖酸具有改良土壤、增加植物营养、提高化肥利用率、发挥激素作用、增强植物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多种功能;而工业上还应用于矿石浮选剂、钻井泥浆处理剂、染料、离子交换、水处理等多种用途;另外,腐殖酸在环保、医药等领域也发挥着多种优势。

资料显示,土壤所含的腐殖酸总量最大,但其中的含量平均不足百分之一,而自然界中泥炭、褐煤和风化煤腐殖酸含量较高,含量从10%~80%,是制取腐殖酸的良好原料。中国煤炭储量非常丰富,其中,泥炭5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4.79%左右;褐煤1265亿吨,占世界总量的4.82%左右;风化煤尚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预计在1000亿吨左右,占世界总量的9.3%左右。中国腐殖酸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山西、黑龙江、江西、云南、河南、福建、广西、吉林、四川等地。可以说,中国发展腐殖酸工业具有非常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本专题由实习记者张四代采写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泥炭 综合利用 海洋 生物技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