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钾盐天然分布具有高度集中的特征,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四国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92%,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美国、以色列、和约旦7国钾盐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国际钾肥公司(IPC)、乌拉尔钾肥公司、白俄罗斯钾肥公司(BPC)、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Corp)这些钾肥寡头的生产构成了全球钾肥供应的基础。
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钾肥的预期供应量达3810万吨(折K2O,下同),需求量3150万吨,2007年预期盈余量低于2006年;2007年估计全球钾肥贸易量为3158万吨,比2006年增长7%,其中美国、中国、印度、巴西等国进口需求强劲。
未来三年中,除了加拿大钾肥公司以外,德国K+S、以色列ICL和约旦APC、俄罗斯Belaruskali和Sivinit都没有产能扩张的潜力,这将使全球钾肥总供应量保持相对紧张。为了增强同世界范围消费国谈判的主动性,世界钾肥联盟主动控制每年的钾肥供应总量,采用“以需定产”的营销模式人为制造钾肥供应紧张形势,以此保证世界范围钾肥价格的稳定上涨,从而保护钾肥寡头的既得利益。
更糟糕的是,2007年连续的事故打乱了钾肥联盟既定的供应计划,造成了全球钾肥供应阶段性混乱,使本来就供不应求的钾肥供应更加紧张。2007年乌拉尔钾肥公司1号矿井因透水事故永久关闭从而损失产量120万吨,尽管该公司计划两年内将4号矿井现有产量扩大20万~30万吨,但2007年上半年该公司的总体供应量仍减少50万吨左右。2007年5月15日至6月8日,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工人进行了为期24天的罢工,这次罢工对加拿大全国物资运输的影响一直到7月还没有消除,直接引起30万吨加拿大钾肥合同的延期甚至取消;再加上天气原因和设备检修的影响,使加拿大国内钾肥库存减少25%以上,而且这些因素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年底。
世界钾肥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南北美洲及西欧。其中美国是世界最大的钾肥消费国,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5%。中国是第二大消费国,钾肥消费量占世界12%。居第三位的巴西占10%,再次是印度。2006年底开始的生物能源热潮席卷了这些地区,谷物价格的飞涨直接引起了化肥消费热潮,钾肥需求量急剧攀升。
有数据显示,美国2007年的钾肥消费量估计增长20%~25%,进口钾肥的数量将超过2004年的640万吨,达到690万吨;2008年进口量增长5%,进口量将达到750万吨。印度进口量将从2006年的360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460万吨。
一边是供应的短缺,一边是需求的强劲,当供求失衡的时候,屈服让步的只能是相对分散的钾肥需求国。2007年巴西氯化钾到岸价格已经由年初的186~196美元上涨至目前的344~410美元,低端价格上涨158美元,高端价格上涨214美元;2007年印度氯化钾到岸价由年初的215~218美元上涨至目前的360~425美元,低端价格上涨至145美元,高端价格上涨至207美元。相对来说,中国年初及时与钾肥联盟签订的涨价5美元/吨的大合同是全球最低涨幅,为中国占据了主动权。中国70%以上的钾肥需要进口,在这种不利情况下,仅仅涨了5美元,应该说是政府和企业联手打了个漂亮仗。 (季艳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01-15/30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