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科学发展沙姑子养殖 为渔民增加收入


图为:沙姑子

  细鳞斜颌鲴,俗称沙姑子、黄尾刁、黄条等,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近年来,随着人工养殖迅速兴起,苗种需求量越来越大。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江河介绍,鳞斜颌鲴天然苗种产量微乎其微,苗种短缺已成为制约细鳞斜颌鲴推广养殖的瓶颈,开展细鳞斜颌鲴规模化人工繁育及标准化养殖技术研究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2000年1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与芜湖县六郎镇渔种场开展产研合作,组建产、研、推联合攻关组,选题立项、确定研究内容、制定技术路线、筹措经费,从龙窝湖中挑选细鳞斜颌鲴原种,开展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研究。

  经过努力,于2005年攻克细鳞斜颌鲴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和生态养殖技术。2007年,“细鳞斜颌鲴规模化人工繁育及生态养殖技术”被农业部科教司、渔业局、中国水产科学院列为向社会公开推介百项水产科技成果。

  此后,在国家星火计划、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及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以及合肥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的支持下,细鳞斜颌鲴标准化养殖技术在安徽得到迅速推广。

  江河说,该项目以科学试验为手段和基础,系统开展繁、养殖技术研究,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坚实的技术支撑,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将技术成果凝练提升,成为安徽省地方标准,颁布实施,使养殖户有章可循,规范细鳞斜颌鲴繁育、养殖操作,并实行标准化养殖,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产业水平。

  “为保障项目实施,我们还成立项目领导组和实施技术组,建立省、市、县、乡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体系,和‘科研+推广+企业+养殖户’为一体的推广体系,推广研发技术。”江河说。

  与此同时,该项目组建立了细鳞斜颌鲴省级水产良种场、养殖示范区、辐射带动区,规模化繁育苗种,实现标准化养殖。

  政府扶持、项目带动、养殖示范、培训观摩,使“优质、环保型鱼类——细鳞斜颌鲴标准化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顺利实施并不断推广,据了解,该项目促进了安徽水产业养殖结构调整,在不额外投饵的情况下,单位面积鱼产量增加10%—20%,提高了养殖效益,增加了渔农收入。江河说,该项目还带动了二、三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了机会。

  目前,该项目推广面积达450万亩,累计繁殖鱼苗13亿尾,培育鱼种50950万尾,增收商品鱼8487万公斤,新增总经济效益79638.96万元。

  江河说,科技提升了养殖区的作业规范性,提高了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水平,减轻了对野生细鳞斜颌鲴的人为滥捕,保护了天然种质资源,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科学途径,生态效益显著,将继续努力下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细鳞斜颌鲴 鱼类 原种 养殖效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