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专家:银耳原基分化期的管理技术


图为:银耳

  银耳原基分化期一般为接种后13~18天,为了促进原基分化和生长,要及时部分或全部揭去胶布,改善氧的供应,管理上分为两步进行。银耳原基分化期的管理技术要求如下:

  1、开孔增氧。经8~10天发菌,菌落直径可达10厘米左右,在相邻两个接种穴间的菌丝将要相互连接时,应将封口胶布揭开,改平贴为拱贴。拱贴有两种方法,一种使中部隆起,将两侧仍巾在接种口沿上;另一种是使中部呈圆形隆起,将胶布四角仍贴在接种口沿上。不论采用哪种方法,所留孔隙都要有黄豆粒大小,使之具有一定空间,可增加氧气供应,以促进菌丝进一步生长,并有利于原基的发育。

  (1)开孔增氧的具体时间应根据菌丝的发育情况来确定。据产区实际生产情况调查,于接种后8~9天开孔者占绝大多数,也有10天的,延迟到12天者极少。

  (2)开穴增氧的前1~2天,要将耳袋散开排放到床架上,并在室内喷敌敌畏消毒。开穴后不宜即刻喷水,使之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半天后开始喷水,每天喷水3~4次,喷水时要防止水分渗入孔隙中,室温仍保持在25℃,并加强通风,使开始裸露的菌丝能处于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中。在气候较干燥的北方(如河南、山东等产区),开孔增氧前要在耳袋上盖报纸,并将其喷湿,开孔后仍将报纸盖上,其作用也在于创造湿润环境。

  (3)揭开胶布开孔增氧后4天(一般在接种后14天),穴中逐渐出现白色突起毛团状菌丝,即耳农所称之“白毛团”。此时室温可降到20~23℃,相对湿度提高到80%~85%,以促进分化。随着菌丝生理成熟,白毛团上方会出现浅黄色小水珠;称为“吐黄水”,应将耳袋翻面使孔口缝隙向下,让黄水流出穴外,必要时可用脱脂棉吸干或吹干,然后将室温回升到25℃,使黄水干缩。接种后的15~16天,穴内逐渐形成胶质化银耳原基,应及时将胶布揭去、使之有利于原基的发育。揭胶布后要用湿报纸覆盖。

  2、划膜扩口。划膜扩口是以原接种穴为圆心,用锋利小刀在接种穴外环割一圈,并将薄膜挑去,环割半径比原孔增加半厘米即可。划膜扩口的时间各地不同,南方是在子实体已长出孔穴的幼耳期,即接种后20~25天,河南等地是在原基分化期,即在接种后16天左右,这时原基已全部形成并有耳芽分化,此时扩孔更有利于耳基与新鲜空气的接触面,满足其对氧日益增长的需要,能促进原基的生长发育。

  在原基分化期,若于接种后14天仍有部分接种穴未现原基,通常与培养料过湿、装料过实有关,可采用划袋增氧排潮的方法进行催蕾。其方法是用刀片在孔穴两边袋侧割缝,或于接种穴背面割“十”字形或圆形孔。经上述处理,仍可照常出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银耳 气候 处理 生理成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