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化肥市场的产品推陈出新,一批顺应时代发展,走在市场研发前端的优质水溶肥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基于对我国国情、宏观政策倾向以及强烈的市场需求,众多生产企业纷纷涉足水溶肥料产业,赋予了水溶肥市场无限潜力。
6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农田水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新的农业政策对水溶肥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带动水肥一体化、节水农业等技术走进千家万户,最终实现产业化。有了政策的引导,我国水溶肥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然而,经过十年来的发展,我国水溶肥产业发展已进入“鼎盛”期,但市场推广却还处于发展初期,产业热市场冷,这一“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矛盾今年表现得尤为突出,许多企业感叹水溶肥市场也不好做了,价格降下来了,市场却仍没打开,企业该何去何从?没有市场的拉动,水溶肥产业如何真正热起来,如何告别“两重天”?生产成本逐渐增大利润空间逐步缩减,这一市场矛盾如何化解?水溶肥如何搭上政策“快车”,使其推广真正实现水肥一体化?为此,《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相关生产企业、经销商以及有关肥料专家。
产业“鼎盛”:价格出现“一刀切”式的平民化
如果盲目地降低市场价格,不仅使水溶肥的质量难以保证,还将加剧生产与市场间的矛盾,“一刀切”式的价格平民化是激发市场矛盾的主体,不符合水溶肥发展规律。适当降低价格是实现水溶肥产业化的基本条件之一,并不是全部。
近年来,我国水溶性肥料产业迅猛发展,其中水溶肥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水溶肥专委会秘书长高力介绍,2000年以前我国水溶性肥料属于空白期,除个别的叶面肥、冲施肥以外,主要产品基本依赖进口。从2006年开始,水溶性肥料逐渐在国内推广,水溶肥产业也开始逐步形成,并以2009年水溶性肥料登记标准的出台为标志,进入萌芽期。2014年,受基础肥料产能严重过剩,农业对肥料利用率提高的期望以及对规模化经营的需求,整个行业不断获得技术突破,进入了“鼎盛”期,大型复合肥工厂纷纷加入水溶肥的生产大军中,拉动水溶肥产量呈现加倍增长态势。
短短几年,从无到有,从引进到自主研发,从小品种发展成大产业,水溶肥已然成为新型肥料市场中的主力军。回顾过往,当水溶肥神秘的面纱揭开后,水溶肥产品的市场价格定位一直是行业内争论的焦点。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认为,目前水溶肥市场陷入了相互矛盾的僵局。“从市场角度看,价格平民化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利好;从生产企业看,随着生产成本的增加,‘一刀切’式的平民化价格着实给生产企业带来困扰。”他认为,如果盲目地降低市场价格、压缩生产成本,不仅使得水溶肥的质量难以保证,还将加剧生产与市场销售间的矛盾,盲目的价格平民化是激发市场矛盾的主体,不符合水溶肥发展规律。所以,理性看待水溶肥的市场价格,将降低价格作为实现产业化的基本条件之一,并不是全部。
面对水溶肥现下的市场矛盾,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主任张承林认为,随着生产成本逐渐增大,水溶肥生产企业的盈利空间缩小,甚至价格倒挂的现象并不矛盾,是水溶肥行业发展的阶段性趋势,关键要看生产企业怎么应对。
市场呼唤:让农户用上高性价比水溶肥
合理降低水溶肥的市场价格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除了在产品工艺上以及找寻物美价廉的原料替代品外,还可以在产品包装、运输等方面精打细算。
河北萌帮水溶肥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兴龙认为,水溶肥价格的走势是符合肥料发展规律的。“随着越来越多有原料优势的复合肥企业的介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水溶肥的价格正在慢慢回落到合理范围。虽然市场价格下降确实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但随着农民接受度提高,水溶肥销售量正在逐步上升,整体来看,企业经济效益并未下滑。同时,在做强做大水溶肥产品的同时,扶持种植合作社,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肥料流通成本,也是萌帮在市场发展中积极探索的推广模式。”郭兴龙相信,随着水溶肥料的推广,农产品市场价值将翻倍弥补,市场的问题最终还要投放到市场中解决。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晓霞表示,运用多重手段降低生产成本,使水溶肥价格合理化,提高农民接受度。“近几年,水溶肥价格确实有所下降,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我们早已谋划好解决方案。在保证肥料质量的同时,我们在原料的选择上将有所侧重。首先,我们改进了生产工艺,选用部分替代性原料取代稀缺性原料,从而降低肥料生产成本;其次,在全国多个地区建立水溶肥生产工厂,实行多厂供应的模式,压缩物流成本,这也是降低肥料价格的方法之一。”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6-16/hq_19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