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麻怀隧道里车来车往,十分热闹。有村里人家过年新添置的轿车,也有从城里来访的出租车。这条全长216米的隧道,是连接麻怀村与外界最便捷的通道。
见到邓迎香,往来的车辆都会停下来,问声好,聊几句,而邓迎香每每总是嘱咐一句:开慢点,注意安全。
邓迎香,现任麻怀村村委会主任。让大家记住她的,是作为一名农村妇女,面对贫困不低头,带领村民凿隧洞、开山路、兴产业,让麻山深处的小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被称为“新时代的女愚公”。
眼前这条216米长、5至8米高、3.5至5米宽,可通行5吨小型货车的出山隧道,是邓迎香和当地村民花了13年时间一点一点“凿”出来的。隧道的打通,结束了当地货物运输人背马驮的历史,打开了这座麻山深处的小山村通往外界的大门。
麻怀村位于罗甸县沫阳镇董架社区,下辖5个村民组600余人。过去祖祖辈辈被群山阻隔,村民进出需要翻山越岭近两小时才能到乡镇集市,孩子们需要翻山越岭一个半小时到4公里以外的村小上课,果子熟了只能烂在岩缝里,村民建房的物资全靠肩挑背驮……“真的是太艰苦了,吃够了交通不便的亏。”说起往事种种,村民曹响国感慨不已。
1999年初,国家实施农村电网改造,电线杆子运不进来,村里开会决定顺着村南面的溶洞凿一条出山隧道。
说干就干,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村民集资1500多元,购置大锤、锄头及蜡烛煤油等物资,于1999年农历十一月初八正式开工。到2001年底,全长216米的隧洞基本打通,虽无法通行交通工具,但已足够把电线杆抬进村里,村民出村的时间由两小时缩短至15分钟。
此后,麻怀村民又多次施工拓宽隧洞,到2004年初,隧洞已能容纳摩托车和马车勉强通过。
2010年国庆假期,邓迎香外出务工的女儿李琼回家办婚事,婚车开到洞口。赶上雨天,隧洞里一摊泥水,淹没小腿。穿着婚纱的李琼只能换上塑料拖鞋,挽着新郎在低矮的隧洞里踉跄前行,洁白的婚纱沾满了泥土。
送女儿出了洞口,看着一身狼狈的女儿女婿,已经成为村干部的邓迎香决心带领村民把隧洞拓宽拓高,“像真正的隧道一样,能过汽车。”回到家,邓迎香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丈夫李德龙,李德龙急了:“你以为这事好干啊?要干你自己干。”组织村民开会商量,结果大家七嘴八舌吵了半天,找各种理由推脱,最终不欢而散。
眼见无人支持,邓迎香决心自己先带头。2010年12月,她独自一人走进洞内,抡开了铁锤,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她的行动感动了丈夫李德龙和村民,全村人再次走上拓宽隧洞的工地。
资金不足,邓迎香就四处“化缘”,最终筹集了3万元资金。有村民说3万元太少,邓迎香斩钉截铁地说:“有3万要干,没3万也要干!”2011年夏天,邓迎香带领村民终于完成麻怀隧道拓建工程,隧道宽度增加到3.5至5米,高度增加到5至8米,能通过5吨重的小货车。2014年底,罗甸县交通部门整合资金180多万元,对麻怀隧道进行加固维修。
2300多支蜡烛,100多公斤煤油,打了2000多个炮眼,挖掘砂石1.5万立方米,投工5800多个……这是麻怀隧道动工以来,村民们的统计数字。
“她就是这么一个人,认准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在时任麻怀村驻村干部金玉祥的印象里,邓迎香就是凭着一股子“牛劲”干了一件“不可能干成的事”。
站在麻怀隧道入口处隧道简介的石碑旁,邓迎香脸上堆着笑容:“虽然当时很苦,但它发挥了大作用,一切都是值得的。”
麻山开出坚韧之花(短评)
邓迎香,一名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不高,干事却有着一股子韧劲,认准了,就埋头苦干。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麻怀群众不等不靠不要,艰苦奋斗、坚定不移谋发展的精神。在艰苦卓绝的凿洞历程和自觉主动的求变之路背后,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群众的力量。邓迎香作为带头人,树立的是好榜样,传递的是正能量。
在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过程中,大山不可怕,贫困不可怕,人心齐、泰山移,只要认准目标,踏实苦干,就一定能移穷山、挖穷根。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7-20/hq_1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