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隔山门村民组的很多人穷得连媳妇都娶不上,这几年大家种上白茶,基本都过上了小康的生活。”朱光发告诉记者,现在的隔山门村民组有29户人家,其中有22户都种植了白茶,茶园面积达1800亩,2016年,这些种植户中纯收入超过10万元的就有9户。此外,由于产业的发展,家乡的交通也得以改善,原来的烂泥路变成水泥路,几乎家家户户都购买了小汽车。
“在种植大户的带动下,村民们种植白茶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据花山乡茶叶办主任蔡德恩介绍,如今,余庆县白茶茶园达到3.8万余亩,“十三五”期间将发展到5万亩。主要分布在花山乡、构皮滩镇、龙家镇,辐射带动白泥镇、龙溪镇、大乌江镇、关兴镇、松烟镇种植,种植户有3100余户。预计2017年干茶产量可达70吨,产值可达14000万元。
要让“干净白茶”风行天下
“余庆白茶有着天然的种植优势,但要让其能真正实现‘风行天下’,我们还需要后天下足功夫。”作为余庆县重要的白茶加工商,余庆县正泰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正泰茶业公司)董事长游忠明坦言,在中国巨大的茶叶市场里,要想分到更多的“羹”,品质是根本。要实现余庆白茶走出国门,关键在于“干净”。而这,离不开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
在正泰茶业公司,记者看到,刚刚调式运行的茶叶一体化加工设备正在有条不紊的工作,茶青分拣、杀青、揉捻、干燥等各个环节一气呵成,整个加工过程,只需两名工人“看护”,实时查看每一环节的运作情况。
“要真正做到茶叶干净,不仅要从种植源头上进行把控,在采摘技术上进行培训,还要在生产加工环节加以把关,必须保证生产过程‘茶叶不落地’。”游忠明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每天可实现加工茶青1万斤左右,这些茶青,都是他们以公司+农户的模式,与白茶种植户签订协议,由公司统一提供技术、农资等进行种植。种植户们由于都按照干净茶的标准来进行种植管理,不仅茶园的长势良好,在茶青收购上也有了保证。
“生产白茶,我是考察了10年才决定‘下手’的。”在贵州省贵之缘茶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白茶生产基地里,公司负责人盛善学给记者讲述了自己当初到余庆建厂的原因。
作为一名从事茶叶种植30多年的老茶农,盛善学深知余庆在白茶种植上的地理和环境优势。但是,最打动他的还是余庆县对于做“干净茶”的坚守。因为,这也正契合了他做茶的初衷。
“只有政府层面给予倡导和鼓励,我的茶才能做得更放心。”盛善学告诉记者,在他目前打造的1700亩基地里,全部用起了大数据,茶叶从种植、采摘、加工到运输全过程,公司都是可以通过茶叶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对茶园进行监测,让生产公开透明,消费者对茶叶质量有处可查。
严格的把关,换来的是广大消费者认可。“飞龙湖白茶”从2013年起,连续三次获得“中茶杯”特等奖,而被授予“中茶杯”金奖;“御之茗”白茶2015年获“中茶杯”特等奖,产品被市场高端客户争相订购,供不应求。茶农采茶忙。李宇 摄
人民网余庆4月12日电 “由于我们茶叶的品质好,现在基本实现了订单销售,算是真正吃上了产业饭。”站在自己精心管护的200亩白茶基地前,余庆县花山乡隔门山村民组的村民朱光发内心觉得开心。
朱光发告诉记者,在这些曾经亩产值不足1000元的土地里,自从种上白茶后,一跃上升到3000—8000元,这还只是白茶初产和中产的产值,等到明年基地进入丰产期,他们的收入则可以达到15000元/亩。
2016年春,朱光发还没进入丰产期的200亩茶园给他带来了18万元的纯利润。
一起由种茶引发的“乌龙事件”
白茶是一种叶片白化的茶叶。这种奇特的茶叶,每年只有30天左右的白化期,且只有气温在15-25度间才会有白化的嫩叶。而这些嫩叶如不能在白化期及时采摘,就会随着气温的升高变得与普通绿茶一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7-04-12/1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