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日镇居民杨国珍:没有钱,搭那种平台,不可能成功的。
郭必林的朋友薛文开:毕竟他钱就那么多,而且他没有融资,光靠自己赚点钱,我觉得也不容易。
鲍鱼经销商郭维兴:我觉得不可思议。那么少的钱,投资这么多,加工养殖到销售这一条,要花几千万甚至亿以上的钱。
然而,就是这个近乎异想天开的财富梦想,在六年后,却变成了现实!
如何用手上的五百万元撬动一个巨大的产业链?郭必林绞尽了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这五百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搭建了产业链的框架,并将产业链进行分割,在不同环节吸引外来资金合作,借力一起打造产业链。
2006年,郭必林找到多年的好友薛文开提出合作,由薛文开投资三百万元,两人共同储存一批海鲜,卖了挣的钱六四分账。
郭必林的朋友薛文开:那个时候我有点担心,我说,你货一下子买这么多,你有销路吗?他说,没关系,有销路。
薛文开对郭必林的经商能力没有怀疑,但商场风云变幻,这是一笔不小数额的资金,万一失手,损失也很惨重。为了打消薛文开的担心,郭必林提出,如果赔钱,所有损失由郭必林承担。有了郭必林的承诺,薛文开渐渐打消了顾虑。
郭必林的朋友薛文开:他是不骗人,这是肯定,因为我们认识很久,他在莆田市诚信度、口碑非常好,这一点不担心。
于是,郭必林找到更多的朋友,让他们出资参与不同环节的投资,有的一起投资养鲍鱼,有的一起建工厂,每个环节只要赚钱都是六四分账,亏本了郭必林一个人承担。在平日的接触中,朋友们都知道郭必林是一个有诺必践的人,他们相信郭必林说得出就做得到。
南日镇居民杨国珍:他做人很诚信,比较诚信,做什么事他跟人家说话跟定合同那样,说话算数,所以大家对他的信任度很高。
公司股东林金枝:他一般跟我们说的话,说一就是一,做好了就好,他说办什么就办什么。
同时,大家都知道郭必林是个脑子特别灵活的人,他对数字极其敏感,记电话号码从来不用输入名字。
南日镇居民杨国珍:他现在打电话给人家都没有名字的,他的记忆力特别好,他电话号码能记几百个,这是真的。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镇纪委书记肖耀华:一般我们手机都要存名字,他不存名字,某某人他直接拨出去。到目前为止,我只见过他一个人这样,可以记五六百个人。
脑子活络,有经商天赋,加上为人耿直,大家都愿意把钱投资给郭必林。到2006年底,先后有五位朋友共注资一千五百万元和他一起投资海鲜产业链。他用这些钱建起一个鲍鱼养殖场、一个冷库、一个海鲜加工厂和两个专卖店。郭必林从小生活在海边,什么季节盛产什么鱼,什么时候收购价格便宜,他比谁都清楚。
郭必林:七月份到八月份鱿鱼很多,鱿鱼、鲳鱼、带鱼、螃蟹这几种都这个季节,在八月一号到十一月底产量都比较大。
郭必林坐阵指挥,大量收购各种海产品,就等着年底销售旺季时出手大赚一笔。尽管他胸有成竹,但一出手就是大手笔,不少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如果年底销不出去赚不到钱,所有的损失都由郭必林自己一个人承担。他能赚到钱吗?
没过多久,郭必林做出的另外一件事,更是让股东们替他捏了一把汗。
2006年11月,南日岛的海域进入捕捞期,船老大刘春龙和刘春关清楚地记得,那天,他们一网下去捕捞的刀鱼多达三十吨,当天刀鱼的数量是平时的三五倍。一时间,刀鱼产量过大,码头上的小商小贩无法销售这么多的刀鱼,价格一落千丈。
福建省秀屿区南日镇云万村村民刘春龙:一般差不多每斤一元钱左右,有的时候也卖到一元多一斤。
记者:一下子捞三十吨,那得跌到多少钱?
福建省秀屿区南日镇云万村村民刘春龙:那时候每斤才五六角钱。
福建省秀屿区南日镇云万村村民刘春关:也不能出去,鱼在船上,也不会出去,等鱼卖完了才出去。
照理说,这时候出手收购才有更大的利润空间,但郭必林的做法却让人出乎意料,他不但没有把价格接着往下压,而是主动把价格调高了。
郭必林:别人收过每斤六角钱,我那时候每斤一元钱给买回来。
福建省秀屿区南日镇云万村村民刘春龙:行情什么样什么样子,就便宜一点点,他不会砍得太狠。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03-14/2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