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产业提升促进移民户致富达小康


  实施移民后,村支委对原有承包地进行调整,返包经营,建成以旧村址为中心的高效农业示范园。目前,示范园区占地面积1000亩(其中旧村址复垦400亩),主要以发展优质葡萄为主,引进美国红堤、黑堤脱毒新品种共600亩。2008年,亩均收入达5000元,最高亩收入达13000余元,全村总收入达300余万元。

  ③实施劳动力转移工程,走多渠道增收之路。

  为解决移民后增收难的问题,除复垦旧村址建高效农田外,他们充分挖掘劳动力资源,向外转移剩余劳动力作为增加移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新村建成后的6年时间内,每年都有300多人外出务工、经商、办厂,足迹遍布各大城市,以西安和北京人数为最。主要从事的是行业是化工建材产品的制造、营销和屋面防水工程的实施。其中,办厂的有30余人,年收入多的高达1000万元,最少的也有10万元。从事产品营销的有58人,年收入在5万以上。务工的有200余人,有的户夫妻同出,父子同工,兄弟相伴,年收入在万元左右。象村民余鹏贵在西安办厂,成为西师的首富。他积极吸纳本村20多名年轻人在本企业上班,帮他们脱贫致富。村民余有道是个孤儿,通过办厂改变了命运,拥有资产上千万元。村民徐建斌、余向红、余志辽等都成为创业成功人士。

  每年从5月至10月的半年时间内,西师村在家留守妇女下滩为河南、山东外地滩地承包者打工,工种包括:下种、间苗、锄草、培土、摘棉、采芦笋、收玉米、油葵等,每人每天收入30—40元。农忙时,打工妇女多达200人。根据统计,每年转移劳动力总收入在5000万元左右,人均增收1.5万元,已有165户贫困户,通过劳务输出彻底脱贫。余天旺、余英武、荆福立、袁天明等户,靠务工收入盖起了新房,找回了尊严,树立了形象。

  通过“三大工程“的实施,使村民大部分脱贫走出富裕之路,为新农村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后续实力和强势支撑。

  从2005年至今,西师村先后获得“县、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运城市劳动模范集体”、“省级卫生村”、“国家级绿色小康村”等多项殊荣,跨入全国新农村建设200强行列。在西师村每年都要举行省、市、县级大型会议,都要接待数十位省、市、县领导视察和数千名群众参观。该村的创业事迹曾见报刊、上电视,知名度不断提升。

  曾经饱尝艰难困苦的西师人,如今实现了跨越发展的夙愿。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西师村的秀美与明媚;没有扶贫移民,就没西师今天的和谐与文明。西师儿女决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移民新村建设的更加美好,用新的业绩铸造新的辉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葡萄 绿化 新农村建设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