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高平东岭村孙发亮"黑"转"绿" 生态农业投一亿元


  孙发亮是高平市的农民致富带头人,是高平市东岭村村委主任。他办选煤厂富起来后,自己省吃俭用,却慷慨解囊地帮扶众乡亲!更让人惊叹的是,孙发亮将自己搞煤炭深加工创造的一个多亿的利润,大张旗鼓地投向了绿色的现代生态农业!

  "农民在自家的地里干活,每天还能领到20元至30元的工资。"你说这事奇不奇?!

  这事就发生在高平市,高平市北诗镇东岭村。村里的成文龙说,我们村已有400多亩土地让孙发亮个人以平均800元的高价返租了。集中起来,搞绿色现代生态农业!说着,成文龙兴致勃勃地领着我们看孙发亮个人投资1.3亿元正在建设的生态观光示范园--东岭绿友科技示范园。

  20多位农民正分散在40多栋日光沼气温室大棚内,为青椒和西红柿苗喷水。一位叫苏瑞生的农民说,这种大棚效益好着哩!以前我们家承包的4亩多地,就是种些玉米,亩收入不到几百元,转租给发亮后,改种日光沼气温室大棚蔬菜,一栋纯收入2万多元,增收几十倍!当我们问起把土地租给发亮经营是否有点后悔时,村民周永清接过话茬:"后悔什么哩?过去全家人累死累活种地,填饱肚子后一共也剩不下几百块。如今,一分钱也不投入,一亩地还能净得800块。而且,不出村就有活干,我家3个劳力一年还能挣3万多元的工资呢!"

  望着眼前刚刚建成的现代化万头养猪场、气派的封闭式钓鱼馆、品种繁多的水果采摘园、设施先进的温室养鱼大棚……我们不得不对这位煤老板的转型之举刮目相看。

  孙发亮若有所思地告诉记者:"党的富民政策让我从一个农村高考落榜青年成长为一名青年企业家,当上了村委主任和高平市人大代表。近年来,在各级关工委的悉心指导下,自觉肩负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现在,我倾其所有把个人搞煤炭深加工创造的一个多亿元的利润,全部投向新农村建设,带领村民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力争做一个转型跨越的排头兵!"

  从地下到地上,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了

  老子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东岭村,是一个偏僻闭塞的穷山村。全村210户,800余口人,耕种着1200多亩土地。村里没啥企业,集体经济薄弱,多数村民靠天等雨解决温饱。前些年,村上的青壮劳力到周边村的小煤矿去挖煤,也只是能挣个零花钱。1995年,孙发亮高中毕业,当过派出所治安巡逻队员、交警队协勤和司机。那时,正是煤炭市场红火时,好多有钱人争相承包小煤矿,他也在业余和煤老板们一起开始参与小煤矿经营。后来,资源整合,关闭了小煤矿,村里的老百姓找不到干活挣钱的地方了。孙发亮就萌生了回村办个企业、解决村民就业的念头。2005年,他说服了家人,毅然辞去了机关的工作,回到生他养他的东岭村创业。正在发愁不知该选个啥项目的时候,电视上一个领导的讲话使他受到启发。"山西之长在于煤,全省经济要发展,必须走煤炭深加工的路子。"孙发亮暗暗决定,建一个选煤厂,搞煤炭深加工,为百姓谋福利。项目定了,但困难和问题却接踵而来。首先碰到的是占地问题,经考察,选择在一个废弃多年的旧煤矿地面上建厂。为跑手续,往镇里、县里、市里跑了不知道多少趟,得到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的支持,环评手续也很快通过了。

  最令人头疼的是资金。孙发亮的父亲孙冒富,是个老复员军人,看到儿子为难的样子,及时把家里多年来经营煤炭积攒的200多万元拿出来支持他办厂。后来他又向亲朋好友借钱,找了不下80余人,到处求人说好话,嘴皮也磨成蒜皮了,一共借回来600万元,信用社答应放贷700万元,但担保又成了大问题。他就到处找担保单位,找办民营企业的朋友帮忙,费尽了周折,总算是克服了资金、技术、建设、管理等诸多困难,办起了一个设计能力60万吨的筛选和精选选煤厂,为村里安置了27名富余劳力。为了践诺当初解决全村青年就业的诺言,孙发亮宣布,村民每户可以购买一辆三轮车在厂里跑运输,每吨让利30元,使全村210 户家家都有稳定的收入,多的一年能挣十几万元,少的也能挣个四五万元,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青年王俊玲一家是10年前从保德县贫困农村迁移到该村的。他家人口多,父亲多年患病,生活十分困难。刚迁来时人生地不熟,找活干更加困难,孙发亮就动员他借了1万多元买了一辆三轮车跑运输,头一年就挣了3万多元,后来又换成了福田小卡车,年收入7万多,人均1.2万元。后来孙发亮又连续3年不断地搞技改和扩建,使这个项目成为本地的一个支柱产业。年产值2亿元,收入 2000多万元,上缴国家税收600-800万元,他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富翁和村里的青年致富带头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沼气 温室 土地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