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产业提升促进移民户致富达小康


  万荣县荣河镇西师移民三村,现有人口1900余人,新村占地180亩。绿化面积6800平方米,小花园、公园面积3600平方米,建绿化花带500 米,栽植各类名贵树木2400株,安装路灯32个,健身器材一套。新村建筑漂亮、整齐划一,风光秀美,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人们安居乐业,政通人和。今日的西师已成为镶嵌在河东大地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自2000年元月始,西师、北辛和南甲店三个村开始实施大规模自发式搬迁移民。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们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的宗旨,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统一设计、分户自建”的原则,高起点启动、高速度发展、高质量建设,完成了移民新村的民房和水、电、路、校、医、文化娱乐等16项大型建设工程,动土石方20余方,建房屋面积达55800平方米,并对旧村址实施了复垦开发,移民工程完成总投资达3500余万元。移民户由衷地称赞: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2009年,西师全村人均收入达6000元,比移民前的1999年人均纯收入420元增加了5580元,翻了四番还多。全村人均住房面积达 40多平米,比1999年的15平方米增加了35平方米,全村新农合覆盖率达100%,儿童入学率达100%,现有大学生35人。新村现有商店6个、饭店 2个,每月3次物资交流集会。累计接待参观学习者达10万余人,多次受到省、市表彰,已成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小康示范村。

  一、移民前,西师村的状况

  1999年前的西师村,西临黄汾二河,东、南、北三面环沟,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艰苦。村民房屋沿沟而建,每逢大雨,崖体被洪水冲刷,会造成崖崩房毁和人亡的惨状,群众整日提心吊胆。通村只有一条土路,时常有被雨水冲毁的危险,人和牲口坠崖事件时有发生。村里没有机井,人畜用的是池泊的集雨水;孩子上学请不来合格的老师,青少年文盲增加,人口素质下降;打架斗殴的事时有发生,看病要到乡镇医院,常常因贻误治疗时机而导致严重后果;大龄青年娶不到媳妇,不得不招亲他村。总人口不足2000人的三个自然村,光棍就30多人。从1980年至1999年的20年中,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减少了180 人,村里没有闭路电视,没有电话,没有主导产业,村民靠土地和当小工维持生计,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结婚难,难倒了一代又一代西师人,愁坏了一户又一户当家人。自古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皂荚树开白花,有女不往西师嫁。西师人脚踩羊肠道,翻沟摘棉花,怀里抱娃娃,脊背背南瓜。这是西师人民艰辛与无奈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后,群众的生活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深沟难以逾越,发展被无情阻隔。西师村远远落后于形势,远远落后于周边村庄。

  二、移民后,西师村的现状

  移民后,西师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成为万荣县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如今,走进西师村尤如走进一处璀璨亮丽的别墅群。平坦宽阔的街道,沿街两旁的绿化树香花,一排标准统一,装饰一色的二层小洋楼,构成了一幅气势壮观,气魄非凡的美丽画卷。20多项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到位:标准化的学校及幼儿园,设施齐全的中心卫生所,舞台、办公楼、文化广场、多功能会议厅、运动健身多套设施、电脑科技室、图书阅览室、豪华路灯、闭路电视、程控电话、供水网站、排水系统、饭店、超市、澡堂、公厕、垃圾台、绿化带。真可谓“村市”虽小,功能齐全。村容、标准完全达到五化“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每当夜幕降临,大街小巷华灯齐放,灿若群星,把村庄装扮的更加靓丽迷人。每逢农历初一,十一、二十一、是西师村的集会日,四面八方的群众络绎而至,呈现出村和民安、物华天宝的繁荣景象。每逢春节,老板们、经理们衣锦还乡,慷慨解囊,请来戏班子,慰问父老乡亲,为节日中的家乡增添了喜悦欢乐的气氛。村民衣食无忧,青年婚姻不愁,患病及时医治,上学不出村庄,吃水清洁方便,客车开到村中,门前草青树绿,街中鸟语花香,迎着晨曦健身,披着夕阳起舞。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居住条件,丰富了村民的生活内容,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创新了发展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西师村跨越式发展的途径和后续支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葡萄 绿化 新农村建设 耕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