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产业提升促进移民户致富达小康


  1、实施整体移民战略

  1999年,在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西师村穷则思变,要改变生存环境就必须依靠党的政策进行大的举动。开始整体搬迁。涉及8个村民组,395户,1985口人。在实施移民工程中,党支部村委会始终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总体要求,遵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自筹自建”的宗旨,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的原则,贯彻“高起点启动,高速度发展,高质量建设”的方针,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全村人民发扬战争年代一往无前的精神,勒裤带,咬牙关,攻艰克难,百折不挠,为千秋伟业拼搏奋斗。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迁建民宅390户,1950间,面积达68400平方米。与此同时,我们完成了水、电、路、校、医、文化娱乐设施等16项工程,于2001年建成新村,创造了西师、北辛、南甲店三村合一整体搬迁精品工程,累计投资达3200余万元。迁村速度之快,建设力度之大,工程质量之高,涉及范围之广,投入资金之巨,在西师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壮举。创造了当代奇迹、盛世辉煌。从2002年起,西师村连续6年实施二次创业工程,投资286万元,对新村进行绿化、亮化、美化等项锦上添花工作,继续进行公共设施建设,努力打造“河东第一村”。

  2、培育主导产业,增强后续实力

  针对移民搬迁后出现的“富裕户返贫,贫困户更贫的富楼穷户”过渡性现象,我们经探索实践,狠抓移民后续工程建设,提出了“加大后续产业开发力度,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千方百计增加移民收入,创建富裕文明的现代化新农村”的新思路,整体推进扶贫移民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做法是:

  ①实施高效农业工程,走科技脱贫之路。

  西师村耕地面积人均只有1.5亩。长期以来,没有水利设施,村民只能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农业生产水平及效益十分低下。2001年以来,在县扶贫办和县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西师村多方筹资50多万元,打深井两眼,不但解决了新村人畜用水困难,而且使全部旱地变成水浇地,改善了生产条件,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他们又对原有的承包地进行调整,由86户果农反包经营,建成了400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引进优质葡萄新品种。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全市第一个葡萄科技专业合作社,配备了电脑远程教育现代化设施,从绛县聘请技术专家,长期驻村指导。通过对果农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实行科学精细管护,使葡萄品质不断提高,亩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仅葡萄一项收入达160万元。成为该村的朝阳产业。

  西师村濒临黄汾,拥有得天独厚的滩涂资源。因没有通滩路桥,难以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新村建成后,他们利用世行贷款110万元,建成了通滩汾河大桥,铺设了5公里砂石路。后又经县国土资源局支持,综合开发淮涂1万亩。他们定期聘请各方专家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为群众采购合格农药、化肥、种籽、地膜等农资,提供全方位服务。截至目前,滩涂共栽植芦笋2000亩,冬枣1000亩,棉花5000亩,杨柳树2000亩,村民们利用滩涂丰富的牧草资源,发展养殖业,现养羊2000只,养牛200头,养驼鸟1000只。村民余满旺在滩涂种草养牛,年收入10万元,不但还清了盖房借款,而且还为儿子娶了媳妇,成了闻名全村的致富户。村民邵长发在滩涂建起了宏业驼鸟养殖基地。他不仅购置了先进的孵化及制冷设备,还靠深加工增值增收,肉蛋皮产品远销北京、西安等地、年收入超百万元。滩涂综合开发,不但改善黄河湿地的生态环境,而且为村民提供了1000个就业岗位,增加了群众收入,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

  ②实施旧村址复垦工程,走规模经营致富之路。

  为了解决移民原耕地不足的矛盾,他们对西师、南甲店的旧址村址进行复垦开发,增加耕地面积,发展高效农业。

  旧村址复垦工程主要是对西师和南甲店的旧村址进行了全部复垦。西师和南甲店共有240户1074人,旧村址三面环沟,高低不平,最大落差达 15米,占地面积330亩。为了解决移民后耕地不足的矛盾,村委会通过“个人投资,返包移民”的形式对旧村址进行了复垦开发,总投资达46万余元。其中投资20余万元,清理瓦砾、废旧混凝土块、地下杂物25000方;投资4万余元,平整土地,动土石方1万方;投资2万余元,复垦土地深翻改良六次;投资20 余万元,打深井1眼及配套工程。共完成复垦旧村址400亩,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农田标准,除移民占地150亩外,净增耕地面积250亩。两村人均增加耕地面积0.4亩,解决了因移民占地带来的耕地不足问题。目前,旧村址复垦的400亩耕地,由33户移民户(占移民户的15%)种植,全部种植经济作物,其中,葡萄200亩、棉花160亩,芦笋、豆类40亩。2008年底,总收入达612万元,人均增收达600余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葡萄 绿化 新农村建设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