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高平东岭村孙发亮"黑"转"绿" 生态农业投一亿元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五大标准。东岭村大多数村民原来住的房屋都是上世纪30年代前修建的老房子,破旧不堪,有的已成了危房。加上集体经济空虚,村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整体规划,村民无序建房,村容环境较差。为此,孙发亮和村党支部书记成文龙一起跑到晋城市和省城太原,请专家实地测量,对全村作出整体规划,以居住舒适,出行方便,环境优美为建设目标,分三步实施。首先从改造空心村着手,拆旧建新,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对眼下无房住的困难户和仍居住在危房里不安全的村民,实行优先规划、优先建设,每户补助5万元,孙发亮个人出资。目前,他自己共拿出55万元补贴给村民建房,使全村11户村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两层半小楼。现在又有70多户主动报名拆旧建新。5年时间内,他要完成全村的拆旧建新任务,使全村所有农户住房条件得到改善,1000多万元的拆迁款全部由孙发亮个人负担!

  再就是加大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孙发亮个人已投入了270万元为村里建设休闲场所、绿化带、村内道路等基础设施,修建起村两委综合办公楼;捐资 60万元,修缮村上的2处文物古庙;投资100万元打深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投资27万元硬化街道。下一步,他计划再投入70万元修一条高标准的进村大道。11月27日,记者在该村看到,进村大道的路基已开始铺筑。还有,绿化、美化环境,营造宜居村庄。村东面有一座荒山,面积有500余亩,多少年来一直是光秃秃的。为改善全村的生态环境,孙发亮捐了10万元,购买油松苗,带领村民植树造林,使荒山变成了农民休闲公园。接着,他又投资38万元购买了雪松、桧柏、红枫等风景树苗,培育了35亩,用于村庄绿化。

  住小别墅、走水泥路、喝自来水、用沼气和太阳能,孙发亮计划用5年时间,把东岭村建设成一个村容整洁的生态园林村。村民们的心,越来越凝聚了。

  从选煤厂到生态园,农业效益高起来了

  东岭村是典型的纯农业山区,全村1200亩土地,过去以种粮为主,亩收入仅有四五百元。为了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孙发亮走出去到山东、河南、河北、浙江、江苏等地考察,请专家做规划,以每年每亩租金800元的高价把村里的部分土地返租回来,统一规划,引进技术、引进优良品种,集中发展设施农业,效益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总投资1.3亿元,建设科技生态园,发展"两养""三种",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业经济效益。"两养"是封闭式自动化养猪和日光大棚养鱼。他引进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万头猪场和沼气综合利用项目,用猪粪制作沼气供村民做饭和大棚使用,沼气的渣用来种植无公害蔬菜和水果,沼气的液体,用来发展温室养鱼,新建了12栋日光温室养鱼大棚。每年可出栏生猪5000多头,为市场提供鲜鱼18万公斤,可增加收入230万元。"三种"即变单一的种植玉米为种植日光沼气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特色水果,种植树莓。目前,孙发亮先期投资300多万元建成的19排44栋沼气日光温室大棚蔬菜,已产生了经济效益。孙发亮明年计划再租100亩地,再建50栋大棚。他还投资40多万元,引进了树莓、苹果、黄梨、蟠桃和李子等新品种,建起了100亩的观光果树采摘园和80亩树莓基地。仅引进的树莓一项,1公斤可卖到80元左右,按亩产1000公斤计算,亩收入可达8万元。

  小煤矿关闭后,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了。孙发亮经营的选煤厂也受到冲击,村里跑运输的车辆大多数停在家里没活干。不转型,就没有出路,不转型,就难以跨越发展。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的讲话,使孙发亮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想大的,干大的,义无反顾地走绿色转型之路。

  最近,他又投资1600万元,兴建了一个高标准的封闭式钓鱼馆,集餐饮、住宿、垂钓、娱乐为一体,吃、住、游一条龙,可同时接纳130多人同时垂钓。既可休闲娱乐,又可旅游观光,今年年底可望开张迎宾。加上观光果树采摘园、日光温室大棚、养殖园区、保鲜冷库和文体宫,进而形成了一个绿色的生态旅游观光园区。不仅解决本村300多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村民的收入也会大大增加。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东岭村在孙发亮的带领下,在全村村民的努力下,初步实现了转型跨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沼气 温室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