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小小专业合作社 助农增收大作为


  日前,荥经县养蜂专业合作社的蜂蜜产品顺利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检查认定的QS认证,拿到了市场销售的“准入证”,也标志着该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010年以来,农民专业经济组织的发展,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更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专业合作社让农户“抱团”闯市场,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为推动荥经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机制保障。
截至目前,该县农村专合组织数量达到36家,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数达9860户,带动农户28568户,专合组织销售收入达36726.7万元。

助农增收 “钱”途无量

10月11日,走进荥经县龙苍沟养蜂合作社的车间,浓缩区、过滤区、灌装区、包装区干净整洁,新添置的专业设备一应俱全。
“这套设备提升了蜂蜜的质量,让我们向创品牌又迈进了一步。我们合作社实行统一加工、统一储运、统一销售,销售利润50%分给社员。去年,合作社投入 10多万元,建设了生产车间、化验室,添置了专业设备,大大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水平和规范化管理程度。”荥经县龙苍沟养蜂专业合作社会长陈发兵说,专合社完善了生产产品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其制作的蜂蜜产品获得了国家质监总局检查认定的QS认证,使得产品有了更广阔的市场,让社民们对于做大做强养蜂产业有了更强的信心,也必将进一步推进荥经养蜂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养蜂真的是投资少、见效快、用工省、收益高,是发家致富的好路子。蜜蜂以其特有的生物学本能,参与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在食物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还间接产生生态效益。”陈发兵说,“成立合作社就是为了解决销售瓶颈,以前是靠单打独拼,现在是集体抗风险;以前是靠名声在外,现在是讲究品牌。把荥经蜂蜜做‘专业’了,销路就不愁了。”
“没合作社时,我们蜂农靠单打独拼,自从加入合作社后再也不用为卖蜂蜜发愁了,我们只管养好蜂,其他的事情,包括包装、市场销售,全交给合作社由专人去完成。”60岁的社员尹显林说,自己16岁就开始养蜂,40多年的养蜂经验让他被社员推选为合作社的技术顾问,经常给新入社的蜂农义务培训指导。自家养了 60多箱中华蜜蜂,一年的纯收入可达2万多元。“荥经的蜂蜜品质优良,可是‘养在深闺无人识’啊!这次有了QS认证,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服务,荥经的蜂蜜一定会闯出名堂的,我们蜂农是吃了定心丸了。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农民养蜂的积极性普遍提高,蜂群规模逐年递增,目前该合作社由78户发展到了248户。


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合作社一班人正在谋划更大的发展,“整合资源,规模发展,形成品牌,才会更有竞争力!”该合作社向国家商标局成功申请了“龙苍沟”牌纯天然蜂蜜的商标权,目前,正在根据蜂蜜保质期短的特点,积极筹资建设蜂蜜储藏设施,并拟对荥经蜂产品进行精包装与深加工开发。

服务果农 省事省心

“今年我种了2亩的红心猕猴桃,收4000斤果子,我们的果子主要是合作社以10元的保护价收购,今年的收入有4万元。”10月12日,荥经县青龙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社员王安中说。
早些年,柏香村7组就种起了猕猴桃,但各个环节零散作战,不成规模。果农们在应对市场、提升附加值等方面,果子品质优但进入市场滞后的缺陷凸显。有一年,费成锦等村民联合拉了一车猕猴桃去成都开拓市场,人生地不熟,摊位不好找,花去了高昂运费却收效甚微。
2009年8月,在荥经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青龙乡猕猴桃种植户强强联手,成立了青龙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石勇被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青龙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已有100多户果农入社。合作社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和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营销服务等。“猕猴桃大量上市,目前已供不应求,根本不愁卖。”石勇说,“来自成都等地的老板来过几次,都没有货,我们县内就已经消化完了。”他介绍,受今春“倒春寒”影响,猕猴桃产量有所影响,但因品质好,价格有所上涨,果农的收入也增加了。“合作社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正在思考如何在产业壮大的同时拓展市场。”石勇说,合作社已经获得了省农业厅的绿色认证,发展前景非常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猕猴桃 蜂蜜 农民增收 过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