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cctv致富经:女强人打造的财富链条


         能看到海参茁壮成长,证明凌海市的虾池,只要经过改造就能养出海参。王廷贵把这条致富信息传递到了大连。2003年10月,王廷贵从大连带了18个朋友来到凌海,在刘青莲手中以每年每亩不到100元钱的价格,租下了她手中1000亩的虾池。

         养殖户王廷贵:大连那边养海参,已经干得比较满了,这个地方还没开始干,我们刚来干的时候地价各方面都很便宜。

         海参养殖成功,让刘青莲看到了一个更大的商机,并因此萌发了构建海参财富链条的梦想。为此刘青莲不但再次倾尽全部积蓄,还从银行贷款800万。

         可大手笔投入的背后,却是企业资金链断裂,发展举步维艰,刘青莲为了她的财富链条,还将付出什么惨重的代价?

         在锦州地区滩涂面积广阔有27万亩,海参养成了,这些滩涂都将成为刘青莲创造财富的资源,面对当时十分荒凉的滩涂,刘青莲开始设计自己的财富链条!

         刘青莲:改造成养参的池子租给他们,然后我就利用出租的租金建这个工厂化育海参苗,把这个海参苗售给他们。他们养成了之后,我回收成参。

         眼前这片荒凉的滩涂,在刘青莲的构想中,已经是一个财富宝库:把滩涂改造成参池、用出租池子的钱建海参育苗场,把参苗卖给租池子的海参养殖户、再回收成品海参进行加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2003年底刘青莲用自己的全部积蓄,一次性承包了大有乡的2.8万亩滩涂。

         记者:2.8万亩多大的地?

         刘青莲:你就用车跑你都得跑一天时间。海参一旦养成功了,这个地增值肯定是不可估量的。

         为了尽快实现这个目标,刘青莲还向银行贷款800万,建起了一座占地8000平米的海参育苗室,双管齐下,加快进度。但欲速则不达,双管齐下让她的资金链条崩断了。

         2003年10月,刘青莲的育苗室开始投入生产,她要赶在2004年春天海参投苗的季节,把海参苗卖给租她海参池塘的那18位养殖户,创造第一笔财富。

         刘青莲:按照水体,每水体产多少海参苗,按照市场价格,去了成本。最少得挣200多万元,少说也得二三百万元。

         2004年的正月十五,距离海参苗种销售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刘青莲像往常一样走进育苗室,可是眼前的景象把她惊呆了。

         刘青莲:一看那车间里沫子都起这么高,我一眼看完了,因为我不懂,第一年接触这个越冬育苗,我一看那个泡沫这么高,我心里头就有一种预感,就有一种不详的感觉。

         看到海参育苗室发生了异常,刘青莲赶忙让工人放掉池塘里的水看海参苗的生长情况。

         刘青莲:我一看,两眼冒金星,就觉得海参一吐肠子,听说海参吐肠子就完了,两条腿打哆嗦,我都不敢瞅了。然后我就回办公室,自个儿就嚎去了,我就坐那儿哭开了。

         海参育苗越冬要从室外抽海水两天换一次,还要用锅炉加温保持海参苗生长的温度。但是,刘青莲和育苗技术人员,恰恰都忽视了这一点。

         育苗场场长张淑丽:以前没越过冬,冬天结冰的时候,结到30厘米厚的冰,冰层下面的水全都非常浑浊,没法换水,没有水,利用这些水暂时维持,能等到水来才能换水。

         进入水产养殖行业,第一次两年赔160万,第二次半年赔180万。

         一边挖池塘,一边建育苗室。双管齐下的策略疯狂地吞噬着刘青莲有限的资金。

         2004年春天,刘青莲改变策略,挖池塘出租,用租池塘的钱再去育海参苗,只要把养海参的池塘开发出来出租出去,就能有资金拉起她的财富链条。刘青莲的施工队人歇车不歇连轴转,24小时不停地的在滩涂上开发海参养殖池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育苗 牙鲆 土地 水产品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