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娥:“如果鱼涨价我们就卖高一点,鱼跌价的时候我们就卖低一点,但是卖得好的时候,当时蛮高的价格,别人出60元80元一斤,还得跟你说好话。”
虽然最初是用1斤多重的死鱼做成的鲶鱼干,但做了一段时间后,夫妻俩发现,用当地野生的小鲶鱼做出来的鱼干味道更好。小鲶鱼容易进味,晒得透,肉质又结实。
在距离小饭店3公里的地方有一条府河,是汉江的支流,当时渔民经常能在河里面捕到很多野生的小鲶鱼。
村民:“引水引下来的,外河野河里引水引过来的。”
村民:“以前府河边上到处都是那种鲶鱼,到处都是。”
村民:“三天就能收两三千斤。”
当时小鲶鱼价格一斤在3元钱左右,4斤活鱼能晒成1斤鱼干,算上调料和人工,一斤鱼干的成本10几元钱,而黄保华的售价在60元以上,利润相当可观。
但独家生意没持续多久,2001年的寒露过后,黄保华又要开始做鱼干的时候,他发现,这条街上突然间冒出了很多家做鲶鱼干的。
黄爱娥:“那当时起码有几十家了,连那边茅庙集镇上的人也做,家家户户做,那我们当时数了,有100多家吧。”
在黄保华饭店对面,原来做板鸭的老板,也做起了鲶鱼干。
鲶鱼加工户王兰芝:“每年我们到11月份就开始做,一直做到过年。”
记者:“这条街挺热闹的?”
王兰芝:“对,到过年的时候买的人多,车子挺多的,一家家的买、选各有各的特色吧。”黄保华明显感到生意比原来少了,而且再也卖不到从前那么高的价格了。
黄保华:“买东西的人,一个便宜三人爱,说你这怎么这么贵,他那怎么那么便。”
100多个鲶鱼干加工户,有卖20多元一斤的,也有卖10几元一斤的,但黄保华始终坚持自己40元一斤的底线,在整条街上是最贵的。
黄爱娥:“这个花椒,我们买的都是三四十元一斤的花椒,也有十几元一斤的,但香味没有这么浓。”
黄保华:“人家说他卖得起你怎么卖不起,那我肯定不会说怎么怎么样,那我就是卖不起,他们卖便宜就买他们的吧,我们这没办法,他们说降价行不行,我们不卖、不降。”
同是一条街上的产品,为什么他就敢定比别人都高的价,黄保华的解释是选用的调料最贵,鱼最新鲜。与其它加工户相比,经营饭店的黄保华有一个优势——买不买可以先吃一盘再决定。为了和其它产品区别开,夫妻俩还注册了商标。
黄爱娥:“后来我就注册了,别人买,我的包装是我的包装,是好说不坏,是坏说不好,我们当时是那样想的。”
鱼干虽然贵一些,但是味道纯正,渐渐地人们也接受了他的价位。加工量越来越大,黄保华也觉得越来越累,因为他白天做鱼干,晚上还要四处打听着去进鱼,实在忙不过来,这时他开始琢磨着寻找一个稳定的供应商。
2001年底,黄保华打听到府河边上一个叫张燕林的人是本地最大的鲶鱼经销商。
鲶鱼经销商张燕林:“每年府河落水的时候鱼是很多的,多的时候万把斤,少的时候几千斤。”
黄保华指定要2两以上半斤以下的小鲶鱼,这正是张燕林当时最不好卖的规格。
张燕林:“谈规格的话,小的就是三两到六七两重,大的就是八两到二斤重,小规格的当时我记得是3元到3.1元一斤,大的是4.5元到4.8元一斤,那个时候小鲶鱼那么便宜好卖吗,没有人要不是谈卖。”
餐馆里需要的都是一斤以上的大鲶鱼,小鲶鱼当时很难找销路。黄保华却专门要小鲶鱼,张燕林当然愿意,2001年黄保华从张燕林那里进了5万多斤活鱼,加工了一万多斤的鲶鱼干,利润50多万元。而之后,又不断有供应商主动找到黄保华给他供鱼。
黄爱娥:“当时第一年第二年都是,五六个贩子给我们供鲶鱼,他们都是找我们的,他们都知道黄保华是柏泉最大的买主。”
但是到了2002年,这条街上的做鲶鱼干的人们明显感觉到小鲶鱼越来越贵了。
鲶鱼加工户:“我们开始做的时候是3.8元一斤,现在涨到了6元一斤8元一斤。”
记者:“那您的货是从哪里进的?”
鲶鱼加工户:“从湖南那边贩子托运过来的,外地打冰过来的。”
这时一些加工户经常用冰鲜替代活鱼加工鱼干,黄保华却不想这么干,一方面冰冻的鲶鱼做出来的鱼干在肉质和口感上都不如用活鱼。另一方面因为当时鲶鱼干利润越来越薄,黄保华已经开发了其它的品种。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8-12-31/2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