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我们都要送对联。农村盖房子都要盖个影壁墙,以前都是买瓷砖往上贴,现在都请我们去给画。比买的那个强。迁新居、娶媳妇,都请我们去。”冀学武说。
文化和艺术,大都来源于乡土,散落在民间。这一点对邯郸县来说也不例外。
邯郸县懂得来自土地的艺术家们的价值,并给予了他们充分的尊重。从太行山里走出来的平调落子剧团就是这样根植进了乡村的泥土中,并且在西召里村农民的手里红红火火地传承了下来。
“‘不浇园,不掘地,不能不看落子戏。’西召里落子剧团成立于1944年,代表作《吕蒙正赶斋》、《借髢髢》曾唱红冀南大地。现在剧团里的人有空了就在 村里的小广场上唱上一段,不光老人孩子,年轻人也来听。”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建英感慨地对记者说,“关键还在于这些民间组织,有了他们,这些乡土文化才 能真正有活力。”
为了支持乡村文化活动,邯郸县按照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的标准,在全县158个村建设了农民文化活动广场,配备了必 要的文体活动器材。全县半数以上的村建起了村民活动中心、文化大院。在全力抓好现有农村秧歌队、舞蹈队、太极拳、农民模特队等文艺表演队伍的基础上,还精 心培育了一批农村文化带头人,通过他们组织各项文化活动,带动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美丽乡村绝不是刷刷墙,搭个屋顶这么简单”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随着寒潮天气的结束,邯郸县的广大农村到处都能看到农民耕种的身影了。这个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全国产粮大县,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收入还来自土地。然而村民们 也告诉记者,单靠这点粮食的收入,要想过上体面富足的生活显然是不够的。而美丽乡村,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显然也只能是个漂亮的空壳。
“美丽乡村绝不是刷刷墙,搭个屋顶这么简单。”潘利军说,“最核心的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们将改造提升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依托毗邻主城区的优势,发展旅游、采摘、农家乐,因村制宜发展乡村经济,为美丽乡村注入持久活力。”
“从邯郸市到我们村开车不用半小时。周末了,带着孩子来种种菜、摘摘果子,吃上一碗红米饭南瓜汤,晚上再看上一场黑白胶片的露天电影,挺好。你像这一家 他两层楼,就三口人,住不完的房间就可以拿出来做旅游。”杜寿金指着村里一户人家的小楼对记者说,“还得有活干,没活干也不行。”
“十里不同天,三里不同俗。”邯郸县充分尊重各村庄的差异,结合各村自然条件、村庄文化,民俗风情、建筑风格,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特”,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西召里村发展了300亩核桃园,建起了花卉大棚,发展油牡丹林下经济。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了集观光、采摘于一体的梓苑花木种植公司;裴堡东村建起了苗圃基地、蔬菜种植采摘园;西里堡村建起了葡萄采摘园,发展乡村游……
“卤水点豆腐,一斤黄豆就出两斤四两豆腐。不像石膏点的,能出5斤。就放点油,放点葱花一炖,你能吃到豆腐味儿。大家都说是小时候的味道,真是这样。”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李之杰说,像这样地道的农副产品,邯郸的乡村还有很多。
在流通环节,该县借助供销社改革,建立了雨垌农副产品智能配送中心,设置“智慧邯郸”便民服务终端,终端机上开设“供销商城”购物模块,上连6家农业合 作社、8000余亩种植基地,下接全县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社和60余个居民社区,年可配送小杂粮、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2万余吨。
除此之外,集农资超市、日用品超市、社区饭店、就业培训学校、手机缴费点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已遍布全县各乡镇,成为周边村镇的新的商品和信息集散地……
如今走进邯郸,你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在北方农民那平淡而真实的生活背后,那些星星点点的村庄,一如地里的庄稼一样,伴着雨露在成长。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5-05-08/108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