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守望美丽乡愁


  对于怎样留住乡村,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过去,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工业文明的思维习惯去看待农业和农村,今天如果我们用生态文明的思维重新审视乡村,就会发现过去的许多判断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要把乡村建设的更像乡村,乡村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城乡各具特点,我们讲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同质化,而是要在突出城乡各自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城乡功能的互补。同样,我们也不能按照发展工业化的思路去发展农业,否则就会产生加剧土地污染、生态破坏、剥夺农民利益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也会为乡村的大拆大建提供错误依据,进而加速乡村的消失。现在有些地方把“用建设城市的思路改造乡村”奉为创新口号。结果把乡村变得不伦不类,既失去了农村特色,也不具备城市功能。把农业搞得难以持续,威胁农业安全。因此我们呼吁,乡村的发展和保护,美丽乡村的建设,必须要根据乡村自身的特点和内在性质进行,实现城乡功能互补,这才是城乡一体化的真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讲道,“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应该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原则。

  主持人: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哪些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也出现过类似于我国农村发展阶段和情况,他们在保护农村,传承传统,构建城乡关系中有哪些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嘉宾: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以及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都出现过类似现象。日韩处理乡村过疏化现象,是通过乡村建设(如韩国的新村运动)和鼓励农业来实现的,促进城乡人口的双向交流,制定鼓励年轻人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政策,均可有效的为乡村增添活力。在欧洲许多风情小镇、成熟的家庭农场,让很多游客流连忘返,都值得我们借鉴。

  应该看到中国与欧洲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是农耕文明,中国文化的根基在乡村。只要我们认识到乡村存在的价值,实施正确的引导,减少人为对乡村的破坏,中国的乡村一定能恢复活力和充满生机。最近出现的人群体,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群体,新乡贤群体,以及大量的乡村建设志愿者队伍的出现,都表明了乡村意识在觉醒。政府在国家层面启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程,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扶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评选活动,都为乡村发展和新型城乡关系形成提供了条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土地 群体 载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