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守望美丽乡愁


 

  编者按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我国农村出现了空壳村、人口老龄化以及大规模的“拆村”等现象,农村的发展受到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的多重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守望美丽乡愁不仅是农村的事情,而且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乡村的独特价值何在?我们要保护什么样的乡村以及怎样保护乡村?本期对话栏目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朱启臻教授一同探讨。

  1、 城镇化引发村落数量锐减,农村文化式微

  主持人: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口外流、村落衰落、凋敝等现象。根据您的调查研究,我国农村目前发展中出现的衰落现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背后的原因又有哪些?

  嘉宾:我国的农村在现代化浪潮的推动下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是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现象,值得全社会关注和反思。其中一个显着的变化就是乡村数量锐减。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时,我国有360 万个自然村,到2010 年,自然村减少到了270 万个,十年里有90 万个村子消失。村落数量的锐减,是由多种因素支配的。

  首先,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会引起部分村落的衰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农村年轻一代弃农进城,加剧了乡村的老龄化趋势。村民的减少,特别是中青年村民的流失,导致乡村缺乏活力。有些地方举家外迁,留下了破旧住宅、致使土地荒芜,村落日益失去生机,村落走向消亡。2013 年我们在山西考察某县的一个乡村,该村人口最多时有300多人,而如今只剩下两户放羊的共8口人,村内民居大都坍塌,类似情况并不罕见。村落也是一个生命体,遵循成长、壮大、衰落的自然规律,一些村落由于交通、生态、资源等原因衰落、消亡也是一种农村自然的发展规律。

  其次,村落的衰落还表现在农村文化的丧失,这种乡村的消失形式可以称为“形在,神已散”。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乡村风土人情、习俗与风情、风尚与道德、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观念信仰以及乡村景观等等。然而,随着现代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原有的乡村文化正在遭到瓦解,一些优秀的文化正在丧失,大量的民间艺术、传统习俗被人们冷落、丢弃乃至遗忘。没有了乡村文化,实际上也就没有了真正的乡村。

  其三,是人为的因素导致了乡村的消失。村庄数量的锐减,很大程度上是人为的“拆村并村”、“拆村建镇”等活动的推动,典型的如东部某市从2007年起,把全市1249 个村庄全部撤销,合并为208 个农村社区,大规模的拆村并居,是村庄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

  2、认识乡村价值是乡村建设保护依据

  主持人:近些年,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村落衰落、凋敝等现象,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今年过年很多返乡学子的观察笔记更是引起了广泛共鸣,人人都在讨论“乡愁”。这种情感爆发有着怎样的社会和人文背景?这可能会给未来乡村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嘉宾:“乡村未来”成为最近几年学者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乡愁”在起作用。中国是个乡村大国,农民大国。我们所有人都和乡村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有人说,中国的城市人口,如果往上推三代,绝大多数都是生活在乡村的农民。很多人生活在城镇,但是他们的父老、弟兄可能依然生活在乡村,所以大家关注乡村的命运,思考乡村的未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人们对待乡村的态度和感情是复杂的,表现出对待乡村的态度也有很大差别。

  就目前对农村的未来态度而言,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村是落后的,必然会被城市所取代,在他们看来,所有乡愁都是辛酸泪,都是苦难的回忆。农业文明、乡村文明是落后的,只有工业文明、都市文明才是先进的,而落后的文明必然会被先进的文明所取代;另一种观点则机械地认为过去的比今天的好,农村的一草一木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张固守农村,固守传统,甚至看见谁拆了农民的土坯房都会痛心疾首。

  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前一种观点看不到乡村的价值和优点,后一种观点则忽视了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乡村也是要与时俱进的,也是要发展和变化的。这两种极端观点在理论上是肤浅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两种极端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乡村价值缺乏深刻的理解,对于乡村该如何发展、发展过程中要保护什么,改变什么,发展什么,都十分模糊甚至是错误认识。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对乡村的破坏。因此,我们必须首先研究清楚乡村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城镇不可替代的功能,要清楚乡村存在的价值。同时还要分析乡村的价值存在于乡村的什么地方,以何种形式存在。这是乡村建设、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基本依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土地 群体 载体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