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空壳村”的帽子 怎么摘?


 

  编者按:当前,不少乡村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不仅正常工作难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也被弱化。这些难题如何破解?如何既富民也富村?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级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最直接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其职能发挥的好坏不仅事关村建设的成果,也会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影响。各地在乡村转型发展中,摸索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

  “空壳村”的尴尬

  村级组织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影响力日渐弱化

  吉首市寨阳乡寨阳村,正在筹建的吉阳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综合大市场,已现雏形。围着市场一遍遍查看,理事长胡旭已经开始期盼着10月份正式营业时的热闹场面了。

  “我们这儿是湘鄂黔渝四省市边界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有了综合大市场,方便客户来看货,销量肯定不会差。”胡旭说。

  更受鼓舞的,是寨阳村村支书杨秀忠。因为享有大市场10%的股份,寨阳村村集体每年起码可获4.5万元的保底股息,这可是村里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经营性集体收入。

  “公路还没有完全通到户上,路灯只在主干道上有,全村基本没啥健身娱乐设施……”杨秀忠开始盘算着这笔分红的用处。

  村集体自掏腰包办村里的事儿,在两年多以前,杨秀忠想都不敢想,“村级组织运转只能靠上面每年拨下来的1万块,哪还有闲钱做其他事?”

  没有村级集体经济,没有经营性收入来源,在吉首市,寨阳村曾是典型的“空壳村”。

  地处湘西的吉首市,共辖15个乡镇(街道),139个村,33个社区,11个资产管理委员会。据统计,2013年,全市无经营收益的“空壳村”共有138个,占总数的81%。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吉首市委书记秦国文看来,比村集体经济大面积“空壳化”更让人忧心的,是其背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的日渐弱化。

  “村级集体经济的薄弱,使村党组织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无力为群众致富提供服务,无力兴办公益事业,无力救助困难群众。”秦国文说,这样的后果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凝聚力和战斗力减弱。

  “以前,村委会有事找村民帮忙,却连一瓶水都买不起,村民们哪来的积极性?村里要办公益事业,只能靠‘化缘’。”作为村里的领头人,杨秀忠的感受格外深刻。

  “这些年国家投入的资金确实不少,但效率却并不那么高。”吉首市农经局局长吴辉讲了这样一件事:省里某驻点扶贫队曾给吉首一个村花了200万买了一台榨油机,可扶贫队撤走了,榨油机也就闲置了。

  “许多基础设施的投入,就因为产业没有发展起来,逐渐荒废了。”吴辉很感慨。

  用市场的办法“摘帽”

  携手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得分红用于公益事业、弥补办公经费不足

  破解“空壳村”困境,办法想了不少。有的村集体试过自办产业,有的则希冀外力帮忙。

  多次下乡调研,秦国文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些地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却普遍苦于缺乏资金等投入;而村党组织、村委会有一定资源,却无项目可做。

  “村集体经济溃败的原因是什么?是集体经济经营的体制和机制不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得用市场的办法,才有可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秦国文说。

  村集体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携手”的点子,应运而生。第一个试点,选在马颈坳镇隘口村的隘口茶叶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向天顺,是个擅闯市场的精明人。2009年,他拿出资金,购买设备,带动当地茶农以茶园入股,成立了全市第一个茶叶合作社,产品还没出来,市场销路就早早敲定。

  合作社的黄金茶一直不愁销。2012年,年销售量已超过600万。但烦恼也一步步逼近:苦于资金压力,无法进一步购置加工设备,扩大产量。

  就在这一年,隘口村注册了公司,作为吉首市农业开发有限责任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市里整合各种涉农项目资金,为隘口公司注入20万资本,入股合作社的新建加工厂项目,占股16.8%。第二笔资金20万入股合作社的产业基地,占股9%。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试点村 茶叶 产业基地 茶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