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云南武定县插甸乡绘就乡村美景画卷


 

  干净的硬化路面,统一建筑风格的民族民居,整洁的生活环境……走进武定县插甸乡大古普村民小组,仿佛置身于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之中,71岁的老人王映彬笑容可掬地说:“村庄变漂亮了,村民收入也提高了,这生活过得如蜜甜呢!”大古普村民小组的现状,是插甸乡村美景的一个缩影。

  自2006年实施村建设工程以来,特别是2012年省委组织部到插甸乡开展挂县包乡驻村联户以来,已建设93个自然村,122个村民小组,其中省级重点村1个,州级重点建设村10个、县乡示范点66个,覆盖全乡三分之二以上,受益群众5660户223979人。一个个村示范点,正如一幅幅乡村美景画在大地上舒展开来。

  美丽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插甸乡辖12个村143个村民小组,22397人,昔日的插甸乡农村“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2011年,插甸乡按照“五新一好”的思路,以“三清六改三建”为突破口、“三村四化”为目标,围绕老108国道、长万公路、猛果河畔、水城风景区、集镇所在地为示范建设重点,轰轰烈烈拉开了村建设序幕。在建设中,插甸乡力戒搞面子工程和形式主义,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在省委组织部干部、处室领导、驻村常务书记的积极努力下,在改善交通、水利等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山区民族民居建筑风格,重点对村庄进行环境卫生整治、乱搭乱建拆除、改造住房、厨房、畜厩、厕所及庭院等工程。几年来,共完成投入资金近2亿元,实施农网改造和通电工程24件12856米,新建或硬化联户道路58244米,新建住房187户,改造房屋2701户,修建乡村公路5条50.82公里,建沼气池326口,节能灶1122眼,建垃圾池33个,建公共厕所22个,实施人饮工程26件,集镇饮水工程1件,大河改造7.5公里,建水池(窖)1168个,三面光沟渠2460米,5座小(二)型水库出险加固,12个村完小的新建和完善配套,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通过项目整治,各村示范点道路通畅,村庄整洁卫生,房屋特色突出、格调协调、美观大方,整个村庄面貌一新,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特色经济,提升农民富裕新台阶。富裕农民,是村建设的立足点,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而插甸乡在对基础设施投入建设的同时,也点燃了乡村的致富梦想。据插甸乡党委书记余海洋介绍,在实施村建设中,插甸乡按照“一乡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结合各示范点的实际,因地制宜扶持群众发展经济林果、特种养殖等优势产业,实现示范点产业能带动、环境大变样、群众得实惠、示范有表率的良好格局,达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和谐发展的效果。几年来,各示范点共种植食用玫瑰1100亩,丽江雪桃3000亩、大理核桃8万株,昭通苹果1000亩,发展蔬菜2616亩、马铃薯7000亩,养殖武定壮鸡32万只,牲猪21000头,黑山羊12500只,黄牛7200头,扶持发展农家乐5户,12个行政村都办起来了集体养殖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49元,同比增长14%,农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以水城河风景区、松包园林场,大古普生态农家乐等为依托,引导农村现代服务快速发展,推动餐饮、娱乐、金融、乡村旅游等行业,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优质服务,共享公共服务一体化。“多一个广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文化氛围形成了,村民便在潜移默化中文明起来。”插甸乡始终坚持把“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培育新型农民”贯穿村建设始终,结合环境整治,借“种文化”东风,大力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几年来,共新建村民文体活动室46个3855平方米、村民活动场所12个、七彩云南篮球健身运动场12个,农家书屋12个,实实在在满足农民的公共服务需要,缩小城乡差距。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玫瑰 核桃 建设工程 农民增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