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是全国农村土地产权领域里第一个“吃螃蟹”的试验田,也是全国6个以金融为主题的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金融和土地,这两个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在枣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农村改革的着力点和活力源泉。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规模化,要想有规模化必须要有投入。说到底就是要解决钱的问题。农村土地本来有价值,但政府没有赋予相应的产权,这是政府要做的事。土地使用权资本化问题解决了,死地就会变成活钱。”市委书记陈伟说。
2009年8月20日,山东枣庄市深化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现场观摩会上,正式推出“三位一体”(一证、一社、一所)的徐庄模式:向入社农民颁发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创建土地合作社、成立农村土地使用权交易服务所。通过这种方式,枣庄盘活了农村沉睡的资本,制约农村发展多年的金融瓶颈被逐渐打破。
“一证一社一所”信贷“组合拳”,有效破解农民贷款难
所谓“一证、一社、一所”,是枣庄经过充分调研总结出的“三位一体”信贷模式:
发放《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持证人在产权期限内,按规定用途,可依法经营流转,也可作价折股作为资本从事经营或抵押担保;发展农村土地合作社,尊重农民意愿,建立以土地为纽带的经济联合体并规范引导;建立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服务所,有效规范土地流转市场,较好地突破了农村土地市场缺位的瓶颈,对土地使用价值进行客观、公正评估,提供参考价格,引导双方公平、公正交易。
枣庄市山亭区区委副书记李勇介绍,山亭区信用联社与人民银行、枣庄银监分局和省联社枣庄办事处一起,进行大胆探索,把农村的土地变成资本,探索推出以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抵押进行贷款,迈出了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第一步。这一大胆尝试破解了土地合作社规模发展的资金瓶颈。仅仅今年前7个月,山亭区信用社先后向全区32家土地合作社授信3458万元,发放土地合作社抵押贷款3388万元。
山亭区农信联社对这种新生的贷款方式进行了风险控制设计。“我们以合作社所有土地的1/3作为抵押,土地使用年限的1/3作为贷款期限,以土地评估值的1/3作为抵押。抵押期限不超过3年,即使这部分土地使用产权被拍卖,也只是短期失去,期限一到,又回到农民手中,这就相当于给农民土地承包权的稳固加筑了多重‘防火墙’。”山亭区信用联社理事长褚晓曙说,“合作社作为贷款主体,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风险。”
8月17日,记者在徐庄土地合作社见到了张凯华。当年,创办全国第一个土地合作社的张凯华因为贷款难,急得睡不着觉。“现在好了,30万元贷款三天就办好。土地流转后交给种植能手规模经营,不但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产量和品质。以前,俺们这里老百姓的板栗到集上卖,每斤1.8元到2.6元,合作社种植的板栗在3.5元以上。这不,你看,今年青岛、泰安的经销商已经来了不少订单。合作社社员今年每户可以多收入600~700元左右。”张凯华满脸写着丰收的喜悦。
资金瓶颈死扣解开,带动产业良性互动、多元化发展
解开了资金瓶颈制约的死扣,多种形式的合作社像雨后春笋般在枣庄落地生根,蓬勃发展。目前,枣庄市农民合作社已达2877家,共流转土地66.16万亩,占全市基本农田面积的24.675%,银行、财政对合作社的贷款政策支持达到4.17亿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加大对合作社的支持力度,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抵押、担保的可持续性,枣庄市财政部门注资1亿元,成立枣庄市金土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围绕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开展融资担保业务,公司采取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金额、延长贷款时间、暂免收担保费用等方式进行服务。目前,已为5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提供担保贷款7205万元,担保贷款业务涉及粮食、蔬菜、菌类、果木种植、农业观光和畜禽养殖等。
8月18日,见到山亭区店子镇尖子山村的张光勇的时候,张光勇正指挥着合作社社员对枣树喷洒营养液,他用几个数字告诉我们加入长红合作社的好处:6亩长红枣入股加入了合作社,家庭共5口人,保底金每人2000元,人均分红4600元,自己和儿子每天在合作社打工可挣到160元,儿媳和老婆每天在合作社打工可挣到120元,入社后人均收入增加了7000多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3-09-22/107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