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牵住发展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带领农民走共同富裕之路,是建设好社会主义村的凝聚点。建设社会主义村,农民是主体,他们既是过程的参与者,又是成果的享受者,这已成为共识。在许多乡村的社会主义村建设中,农民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大,其原因是多样的。但很突出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抓住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走共同富裕之路这个社会主义村的核心问题。农村的集体经济按现行的法律法规,应该包括村集体所有和村民股份所有的经济形式。前者是承包责任制之前已有的一种所有制,是属于村民集体所有制;后者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产生的股份式合作的股民所有制,也有学者称之为小集体所有制。这两种所有制在农村并存,得到农民的认可,是不断发展着的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模式。从这些示范村的实践来看,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不仅可以解决村建设中的部分资金,减轻农民负担,更主要的是凝聚了民心,调动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村建设的积极性,使农民意识到社会主义村建设就是在消除贫富差别,让全体农民过上更为幸福美好的日子。象隆回县司门前镇五通村,原来集体经济一无所有,连村干部的报酬都无法支付,更谈不上为村民办什么事。在建设社会主义村的过程中,村里结合解决村民自来水,创办了村自来水厂,不仅解决了本村村民的自来水问题,还扩展到邻近6个村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厂年毛收入42万元,纯收入可达25万余元,村级基本支出有了保障,村里的一些象垃圾站等公共设施,也有了资金建设和运转维护,使村民享受到集体经济带来的好处。还有的示范村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的同时,完善了村民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为村民购买医疗保险,助残救困,更好地实现了乡村的公平正义,创造了和谐的社会风气。
三是从农民最急切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全盘规划稳步推进,是团结农民建设好社会主义村的关键点。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对他们来讲,一个现实的生活,就是看得见摸得着,而飘渺虑幻的东西,是毫无吸引力的。因此,社会主义村建设,就要抓住农民最希望、最迫切、最能享受得到的要求,诸如衣食住行,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帮助农民解决住得更好一些,走得更方便一些,显然就是大事。从示范村的实践来看,农民的认可度就集中体现在这些方面。象这些示范村是首先抓住了农民住的问题,改房、改厕、改厨,把山里危险区的村民迁移进新村小区,解决了村民的居住问题,使之住的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其次,是解决交通运输难,也就是农民的行走难问题,实现了组组通路,路路硬化,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再加上改善生产条件,大力推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粮食和农副产品增产,增加农民收入等措施,使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村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出钱出力的主动性也普遍增强。用农民的话说:“这是党为我们农民谋幸福,我们应该出钱出力。”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完善村民主管理,又是村民自治,农民实现当家作主的关键要素。一个村的民风好不好,村支两委得不得民心,就要看这个村的民主管理好不好。因此,建设好社会主义村,就必须实现村支两委的党务、政务公开和目标承诺制,财务民主监察制度和规划民意制。从示范村的实践来看,这一点确实有着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党务、政务公开、民主管理搞得好的村,村民对社会主义村建设的认可度就高一些,反之则低一些,更甚至产生不满和怨恨心态。象有个别示范村,虽然道路硬化了,居住环境改善了,但村民仍然不满意,认为村里的基建工程资金使用不明,村干部有吃回扣和乱用之嫌,说村干部拿着建设社会主义村的钱肥了自己。而村干部也感觉不值,我们为村民做事,村民还不领情。这种矛盾的产生,显然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乡村的和谐稳定,也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从各级党委和政府方面看建设好社会主义村的基本要素
建设好社会主义村,既有农民的基本要求,又有示范村实践所得基本要点,而从各级党委和政府方面来讲,是确定方针路线、制订工作条例法规、总揽全局的,就应从大局上研究和把握建设好社会主义村的几个基本要素: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3-04-26/10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