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村是我党执政后一贯的工作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法,也是我党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幸福的具体行动。能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社会主义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关系到我党能不能稳定工农联盟这个执政基础的大问题。因此,怎样建设好社会主义村,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有专家和官员认为社会主义村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农民主体参与意识不强,各级党委政府缺少切实可行的措施,村建设资金不足,综合协调指导职能不到位,以及村建设仅限于修路改房千篇一律的形式化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社会主义村建设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作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村应该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全面的农村社会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村是我党深化农村改革的农村工作总路线,其本质要求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和幸福生活。本文试图以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镇五通村等社会主义村建设示范村为样本,进行剖析研究,就怎么建设好社会主义村做一粗浅探讨。
一、从农民的认可度来看建设好社会主义村的基本要求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村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村幸福生活的受体,其成败得失要由农民评说。因此,我们在研究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村时,首先要看的就是农民的认可度。下面所提及的几个示范村,在当地说来都是较贫困的村,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经多年奋斗,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村的示范村,得到村民的普遍认可。村民们的认可度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这种认可也反映出农民对建设好社会主义村的三大基本要求,亦涵盖了农村社会需要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
一是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了农民的生存和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的幸福指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一旦解决,农民的幸福指数就有了质的提升。这是农民对社会主义村建设的最基本要求之一,也是他们对社会主义村最为切身的感受。象隆回县司门前镇五通村,原来可以说是个不通村,村民进出全是肩挑手提爬山路。而现在就真是五通了,通了路、通了电、通了水、通了商、通了财,还建起了十几处垃圾处理站,推广了沼气清洁能源,改善了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又建成了农民自己的村广场。还将3个村民小组从深山的泥石流危险区中整体搬迁下山,住进了新村楼房,使112户村民的生存条件彻底改变。该村村支两委结合本地实际,带领村民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在硬化5000多米渠道的同时,改造低产田400多亩,年增产粮食6万公斤,全村年均人平纯收入达到5070元,比2000年增加近10倍。用村民的话说:“现在是劳作没有过去累,居住、生活可与城镇相比美。”
二是加大了民主管理力度,保障了农民的政治权利,提高了农民的安定指数。当家作主,一直是人民的追求。党务、村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一直是农民的期望。这既是农民的政治权利,也是农民对社会主义村建设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只有完善民主制度建设,才能在现实意义上实现农民的政治权利和乡村的公平正义,也只有如此,才能使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村中发挥主体作用。邵东县黑田铺镇乘梧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村过程中,就十分注重民主管理,他们编了段三字经:“善管理,机制新;制村规,要可行;定民约,合人情;倡民主,风气新;管理权,属于民;群众事,大家定;求和谐,团结紧;理村务,要公平;选代表,勇参政;知情权,要保证;讲公道,获民心。”该村的东谷岭上居住着一个村民小组,交通闭塞,虽是一个村,与山下村民的收入都相差了几倍,几十户人家就有十几个大龄青年找不到老婆。村支两委提议把山上的村民全部搬下山,就如何解决建房土地、资金等一系列问题,向村民征求意见,求得了全体村民的共识和支持。全村村民出钱出力,使山上几十户村民顺利搬迁下山,住进了移民小区,全村没有出现一起因移民而发生的矛盾。显然,实行民主管理,完善了党务、村务公开、村支两委公开承诺、村民财务监督等一系列村民自治机制,使乡风普遍好转。在这些示范村出现了家庭团结和睦,邻里互相帮助,人人遵纪守法的安定和谐局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3-04-26/10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