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新农村】甘谷: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冬去春来,记者走进素有“华夏第一县”古冀城之称的甘谷县。渭河川区,白色的塑料大棚布满了河谷两岸,大棚里月季花苗、冬青树、韭菜等花卉苗木和蔬菜清香四溢。南北山区,梯田层层叠叠,一些地块麦苗吐绿,一些地块黄土裸露,中间星星点点栽植着苹果树苗,周边将在春耕时套种中药材、马铃薯、玉米等作物。

  近年来,甘谷县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压缩低效益作物种植面积,培育优势特色产业,花卉、蔬菜、中药材、林果等特色产业在冀城大地“遍地开花”,打响了“甘谷月季”“甘谷辣椒”“燕家韭菜”“甘谷药材”等品牌,探索发展出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成功之路。

  月季花映红了农家日子

  2月13日,在新兴镇令家村,月季花种植大户牛小敏轻轻掀开地里的塑料拱棚,但见里面绿莹莹一片,垄土上吐露出绿芽,旁边绿草丛生。“这些芊插月季刚开始发芽,杂草也和月季比着长。”牛小敏告诉记者:“再过两个星期,就要忙着除草、松土、浇水,好好侍弄这些月季了。”

  今年46岁的牛小敏从上世纪80年代学种月季花。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他从经营自家几分地的月季,到通过土地流转把种植规模扩大至30亩,如今每年生产月季花苗达30多万株,月季花品种达200多个。牛小敏专门请来城里的摄影师为他繁育的月季花照了几大本影集,翻开影集,艳红欲滴的“红魔女”、鹅黄娇嫩的“金不换”、白里透紫的“蓝月”等名贵月季样本跃然纸上。

  问及种月季的收入,牛小敏指着自家两层楼笑着说:“以前家里只有两三间破房子,这新房都是种月季换来的。”但见客厅、卧室、洗浴室等装修一新,电视、冰箱、沙发等一一俱全。他说:“月季花是个好产业,不愁销路,兰州五泉山公园、西藏拉萨、新疆伊犁都有我家繁育的月季花哩。去年卖了11万株月季花苗、16万株冬青等绿化苗木,收入30多万元。”

  “月季花,月月开,旧的花朵还没谢,新的花骨朵接上开,一直开到农历十月底。特别是每年三四月,月季花盛开,特别好看。”牛小敏说,种花是个辛苦活,一年12个月,11个月都得在地里务作。月季冬季休眠1个月,务花人也借机休息,攒足劲准备再辛苦一年。

  “甘谷月季”在全国享有盛名。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将月季花培育成该县助农增收的朝阳产业、支柱产业。如今,在甘谷县沿渭河岸边,有上万人从事月季花产业,涌现出“西北月季王”姚天基以及牛小敏、姚进新等“月季大户”,月季花培育基地达3000多亩,年产值3000余万元。甘谷县也被中国花卉协会评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中药材让农民生财

  沿着山路,记者来到谢家湾乡东庄村。这里是甘谷县北山,虽然山大沟深、穷乡僻壤,但村里人还是能从土里刨出“金”。

  村民丁顺甲对记者说:“去年我试着种了8分地的党参,卖了2040元,比种洋芋、苞谷收入好。听收购商预计今年党参1斤不低于8元钱,我准备种2亩。”丁顺甲已熟练掌握了种植党参的技术,去年冬天培育的党参苗用厚厚的麦秸秆盖着,等待土地一消融,就开始栽植党参苗。他说:“种植党参费时费工,我家只有两个劳动力,顾不过来。我们庄上还有种三四亩的大户哩。”

  在丁顺甲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村民丁定忠家。他告诉记者,他家12亩地,去年种了3亩党参,由于雨水好,1亩地产1000多斤党参。“去年党参市场价格是近年来最高的,收购价从1斤8元涨到1斤13元。我家党参收购价按平均1斤9.4元卖的,1亩党参纯收入8000多元。以前地里全部种小麦,1亩地最多收入500元。这几年党参市场价格好,我准备今年再种4亩党参。”

  据了解,东庄村党参面积已从10多亩发展到100多亩。种植大户丁巧顺去年种植3.5亩党参,1斤卖10.5元,收入达3万多元。

  甘谷县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气候条件,发展中药材种植,形成了以党参、红黄芪、款冬花、柴胡、板蓝根为代表的五大类特色优势药材。去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总产量6000多吨,总产值达2.84亿元,中药材主产区人均收入近千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甘谷县助农增收的又一特色优势产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韭菜 党参 月季 月季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