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甘肃临夏市:为新农村建设铺就致富“高速路”


  慈王村位于临夏市折桥镇北部,全村共有8个合作社,398户1627人,耕地面积1203亩,人均0.74亩,农作物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由于人多地少,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自该村建起远程教育站点后,通过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使广大农民开阔了眼界,也转变了观念。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又通过搜集和分析市场行情,确定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修建大棚,种植无公害蔬菜瓜果”。围绕这一致富思路,村上建起了以政府引导、蔬菜协会联合种植、大户承包的三种种植模式,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通过抓基地、强龙头、引良种、重培训、扶大户,使该基地逐步形成了“协会+支部+远教+基地”的发展模式。

  在蔬菜种植基地建成后,针对蔬菜种植技术局限这一问题,蔬菜种植协会依托慈王村委会的远程教育平台,引导蔬菜种植户积极学习蔬菜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使远程教育成为种植户的学习平台,群众收益不断增加,目前该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成为远近有名的富裕村。

  远程教育资源丰富、直观形象、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帮助,临夏市把“实现科技富农”作为远程教育工作的落脚点,最终达到了远程教育“使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标。

  “远程+服务”,架起党组织与群众的“连心桥”

  临夏市自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五年来,严格要求站点管理人员争当政策法规“宣传员”、理论学习的“辅导员”、农民创业的“领航员”,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服务功能。站点管理员经常性地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调查农民生产技术需求,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帮助农民群众在第一时间掌握各项惠农政策,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站上发布供求信息,解决种植养殖技术难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远程教育设备改善了村级组织办公条件,干部群众可以利用互联网查阅所需资料,解决村建设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投资1.6亿元的枹罕镇拜家村民俗村寨保护项目建设中,规划设计、房屋改建、道路修建、设施建设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技术性难题,镇村党组织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妥善解决了建设难题。南龙镇南川村管理员王喜军在春运期间,针对车票难买的实际,利用网上购票的功能,积极帮助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探亲群众订购火车票,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通过网络视频功能,已有百余名留守儿童定期到村上与外出务工的父母“见面”。同时,村级党组织与流动党员开展网上谈心活动,架起了党组织与流动党员的“连心桥”,得到了党员群众的广泛好评。2012年,临夏市被评为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先进县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经5年的探索、实践、创新,远程教育已在临夏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今,覆盖全市农村的45个远程教育站点已经成为该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直通车”、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助推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和党员群众增收致富的“百宝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大棚 农民群众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