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全国累计建设或改造农家店60万个 覆盖75%行政村


  二、促消费政策成效显著,“假日消费”带动市场繁荣

  (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助推市场繁荣活跃

  十六大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对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和部分商品下乡及以旧换新等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家电、汽车、摩 托车下乡及以旧换新政策促进了消费结构升级,尤其是家电下乡政策实施4年多来,收到多赢的政策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对扩大消费、拉动生 产、改善农民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1.03亿台,实现销售额2641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34.5% 和53.1%。截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18亿台,实现销售额5059亿元,表明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保 持消费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国家还加大力度提高城乡居民保障水平,各项增收减负、惠民利民政策措施不断推出,如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调高退休人员补助,扩大新 农保试点覆盖面,积极推进教育、医疗体系改革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居民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居民消费能力,更重要的是提振了居民消费 信心,从而带动了消费的稳定增长。

  (二)“假日消费”带动市场繁荣

  从1999年开始实行的“黄金周”休假制度,不仅给旅游市场带来了发展机遇,对启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创造了巨大商机,也在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从有关部门的统计监测数据看,每年“黄金周”期间,国内重点旅游城市所监测的部分商业企业和餐饮企业的商品销售额、营 业收入同比增长速度均快于所在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据统计,2011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道路、铁路等共运送旅客创下历史之最;重点零售和餐饮 企业销售额近7000亿元,比2010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7.5%。同时,“黄金周”带动了形式多样的周末城市周边休闲度假旅游,加之各类单位职工的 休假制度的规范以及教师、学生的寒暑假等,“假日消费”迅速发展成为消费品市场新的增长点。

  三、农村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城市商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十六大以来,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促进了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尤其是城镇商业网点布局的进一步优化促进了消费便利化,市场调控机制进一步健全保证了市场的稳定供应,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营造了良好的消费市场环境。

  (一)城乡商品流通网络得到不断完善

  为了改变广大农村消费者长期以来购物难或不便等问题,商务部在2005年开展了以发展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为主要内容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2006年又启动了重点建设100家现代化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100家大型商品流通企业的“双百工程”,并进入全面加速发展阶段。这一系列重要举施的实施,使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不断得到完善,农村消费环境大为改观。

  在农村,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城市流通企业进入农村,连锁化农家店和物流配送中心,健全工业品下乡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建设或改造农家店突破60万个,覆盖75%的行政村。

  在大中城市,完善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络,鼓励农产品直供直销,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生鲜超市、连锁菜店等固定售菜场所,在小、远、散等缺乏菜市场的社区设立流动售菜车、周末蔬菜直销市场等时段市场,适应不同社区不同人群需要,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发展

  2011年,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菜市场为流通主渠道,农超对接等多种产销衔接为补充,周末蔬菜直销市场等直销、直供业态为调剂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目前,经升级改造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已基本覆盖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和主要城市,约80%的农产品经“农户—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销售。 与此同时,农超对接流通模式优势日益显现。2011年,商务部、农业部联合开展“全国农超对接进万村”行动,搭建对接平台,农超对接取得快速发展势头。据 调查,连锁超市通过农超对接采购农产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了15%左右。农超对接由于促进了订单农业发展,保障了农产品稳定供应,稳定了农产品价格,促进 了农民增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政策措施 信息服务 品种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