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我国农村水电路十年变迁


  路畅了水甜了灯亮了

  时间是一把大尺,可以丈量历史的长度;时间也是一面巨镜,能够照出生活的变迁;时间还是一座天平,随时为我们称出发展的厚重。

  10年前,全国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只有133.7万公里;10年后,这个长度陡然拉长220万公里,被刷新到353.7万公里。由此,全国97.17%的乡镇和83.89%的建制村铺通沥青(水泥)路,98.12%的乡镇和91.47%的建制村开通客运班车。

  10年前,全国尚有3亿多农村人口急需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其中2000万人面临饮水困难;10年后,仅一个“十一五”时期,全国即跨越设定目标,一举解决2.1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更令人欣喜的是,困扰农村的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有望在2015年画上历史性句号。

  10年前,尽管农村电网已基本覆盖农村广大地区,但仍有部分地处偏远、居住分散的农民无电可用;10年后,国家电网(微博)公司负责供电的26省(直辖市、自治区)除西藏外,已全部实现户户通电。南方电网公司负责供电的南方五省区内最后两个无电行政村,也在2011年10月正式与无电历史告别,实现电力进村“户户通”。

  10年之间,农村交通、饮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巨变仿佛斗转星移,让共和国版图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弱的农村地区,踏着全面实现小康的奋进节拍,迈上筋强骨壮的世纪征程。

  带着这些闪光的数据,记者近期分别深入四川省剑阁县和云南省开远市的数座山村,实地对应近10年间,在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投资数倍甚至数十倍增加,惠农政策阳光普照山乡田野宏大背景下,农民群众亲身经历的变化、发自内心的感受。

  “走走”脚下农村路

  ――近年来,中央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在投向上向西部地区、“少边穷”地区倾斜。从2002年的23.6亿元到2011年的438亿元,中央投资增长了16倍,其中“十一五”时期中央投资年均递增30%。

  对农村公路,农民群众的体会最深。致富路、发家路、出山路、进城路、民生路……这从他们饱含深情的赞誉中便可一目了然。这赞誉,更是亿万农民对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自肺腑的心声。

  蜀北屏障四川剑阁县,举首环视群山险绝,72峰怒指云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里就是李白《蜀道难》中描述的由秦入川必经的“剑门关”。“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里就是诗人一路跋涉一步三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尽头。

  当时的“国道”尚且如此,那些崇山峻岭深处的村落,交通状况又该何等艰难险恶?早已筋疲力尽的诗仙恐已再难体验。今日农家的出行方式,又是怎样的便捷?只有从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农民口中,才能听到真切的对比。

  “别看我们家离当年的蜀道,现在的108国道才两公里,可村里没通水泥路的时候,大人孩子出村进村,没有一个不喊难叫苦的。”6月17日,剑阁县城北镇民主村村支书刘奎的电话刚打完没几分钟,5组(自然村)的梁义、8组的刘永财就开着车,赶到了位于国道路边的村委会,向记者讲起了自家门口农村公路的前世今生。

  梁义:我们组的通村水泥路是2007年修起来的。过去那条路是一条小土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最怕遇到连阴雨天,路面泥泞,一走上去随时都会两脚陷进泥浆,连鞋都拔不出来。有小孩子上学的人家,大人要早上把孩子背过去,放学再背回来。因为汽车、拖拉机开不进村,家里的猪养大了想卖,只能把猪一路连赶带哄,断断续续步行3个多小时。猪走不动了,就得用人抬,来回至少要花半天时间。现在嘛,收猪的车直接就能开到家门口,再也不用受那份罪了。

  刘永财:我们那里是全村最偏远的一个组。当年没路的时候,出村不仅要爬坡还要?河。乡亲们卖柴、卖粮,全要靠爬山下河人抬肩背。卖一头猪都比离着主路近的人家少挣几十块钱,当时相当于两袋化肥钱哩。自从铺上了水泥路,不少人家都买了机动车,我本人也结束了在厦门打工的生活,带着孩子老婆回乡发展。我90岁的奶奶,因为路的原因,一辈子没见过火车。去年老人家得病,我一个电话,120救护车直接就开到了家门口。要是过去,还得请人帮忙先抬过河,再上大路,才能送到医院。

  梁义、刘永财所说的通村公路从无到有的历史变迁,恰恰同步于近10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交通运输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巨大财政投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村饮水安全 油桃 基础设施建设 农民群众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