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我国农村水电路十年变迁


  2003年,交通运输部党组根据中央“三农”工作部署要求,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发展目标,启动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提出了“五年千亿元”的目标计划。中央投资从2002年的23.6亿元到去年底的438亿元,增长了16倍。10年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72万公里,新增通车里程220万公里,新增农村客运线路5万余条,新增日发班次60余万个。

  与剑阁县农民同样的感受,在云南省开远市的农村也是随处可闻。

  开远市位于滇东南高寒山区,隶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现在是全省唯一的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县,也是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2005年的时候,全市乡村道路硬化率还只有31%,但从2006年开始,该市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所有自然村进村道路和村内街巷道路硬化,乡村公交车不仅畅通所有村庄,60岁以上农民在县城乘坐公交,还可以享受和市区居民同样的老年人免费待遇。

  6月14日,记者从开远市区出发,一路向东,刚一望见海拔1500多米处的中和营镇桃源村,立刻就被那千亩油桃林层层环抱的小山村吸引了:一条长长的山间水泥路,如若弯弯的飘带,把个明丽天空下粉墙黛瓦、小楼错落的村庄与主路紧紧连接,如在天边,却在眼前。

  沿着村里整洁的水泥街巷走上一圈,吃着路边树上抬手摘来的水果,村支部书记普永华娓娓说起了村庄因路而富的故事:桃源村周边全是山地,过去只能种些苞谷,因为收成很低,年人均收入只有数百元。1999年开始有村民尝试种桃,现在已经发展油桃果园1600亩。过去卖桃子出村要人背牛驮走四五公里山路,才能走到公路边等汽车,桃子装上汽车再拉到市区,再雇三轮车批发出去,一路颠簸辗转,桃子往往损耗大半。2008年,村里修成通村水泥路后,油桃栽植面积大增,桃子多了小车拉不完,去年市里捆绑各类扶农资金,又把路基从3米加宽到5米,大货车也能直接开进村里收桃了。

  问起收入,普永华说:“不打埋伏,人均2万。”

  对农村特别是地处偏远的农村来说,没有路的日子简直是绝望的日子,有了路的生活不啻为甜蜜的生活。让农民更加振奋的好消息是,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还将新增农村公路40万公里,总里程接近400万公里。

  “尝尝”碗中农家水

  ――“十一五”时期,我国累计解决了2.1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1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任务,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微博)千年宣言目标,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达到58%。

  6月14日,记者从桃源村赶到被称作苗家新村的跃进社区,当晚就住在了社区党总支书记陶志南家去年新建成的二层小楼,痛痛快快洗了个太阳能热水澡。

  “过去,我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村外的河边挑水。每天都要好几个来回,直到把院里的贮水罐挑满。现在,我们苗寨成了新型农村社区,集中输水管线从山上水站直接引到每家每户,自来水龙头一拧,再也不用挑水吃了。”6月15日一早,陶志南说起农村生活用水的变化,禁不住感慨万端。

  印证苗族汉子这番话的是,从2008年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就已在开远农村成为过去,特别是在2009年以来百年一遇的严重旱灾面前,开远更是凭借农村饮水工程的一次性“解决”,罕有地实现了“村村用上安全水,大旱之年不挑水”。

  到开远市桃源村采访时,记者在村委会前的村民健身场遇到了82岁的杨庭增,老人不停地指给记者看“趴”在农户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我们现在都是用它洗热水澡啦。”

  不愁水、不挑水,像城市居民一样用干净水、喝自来水,面对广大农民多年以来的翘首以盼,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来,不论是九个部署“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还是历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都把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战略重点,政策上真正倾斜,工作上缜密部署,财政上大力投入,把农村饮水安全这块农村基石,浇筑得越来越坚实。

  2007年5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规划明确,国家将投资65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20亿元,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力争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这一战略决策,不仅标志着我国农村饮水工作全面进入保障安全的新阶段,也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资金保障,成为加速推进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总动员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村饮水安全 油桃 基础设施建设 农民群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