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阿乌利亚:新农村建设带来新变化


    阿乌利亚村是个畜牧业为主的偏远村庄,直属于自治区级“插花”贫困乡—伊宁县阿乌利亚乡。5月22日,记者沿着平坦的油路巷道进村,只见一排排红顶彩钢民居掩映在绿树林荫中,耳边不时传来几声鸟鸣,祥和而美好。

    挨家挨户的围墙统一刷成了粉红色,“住上安居房,感谢共产党”、“脱贫致富奔小康,党的恩情永不忘”的大字标语格外醒目。

    记者走进村民加克斯拜家的院子,听说记者来采访,五六个邻居热情地聚拢来,坐在一起拉家常。“就这两年,我们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盖了安居 房,新房颜色都一样,有时候村干部都会认错门。”加克斯拜打开了话匣子,感慨村子的今昔变化。“以前没有钱,大伙住的都是土房子,一下大雨,村里的定点扶 贫单位就急着给我们送塑料薄膜,现在都用不上了。”

    阿乌利亚村93%的人口是哈萨克族,耕地面积少,村集体没有机动地。几年前,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全村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差,是乡里出名的落后村。

    加克斯拜激动地说:“过去,从村头走到巷尾没有一米水泥路,全是土巷道,每到冬雪融化时,深一脚浅一脚都是稀泥。自来水管道因为铺设的时间 早,管网也老化了,还经常没有水。一个冬天,许多年轻人除了喝酒,就没事可做。邻里吵架、打闹是常事,村民有些诉求得不到满足,经常跑到乡政府找领导。”

    说到这里,加克斯拜自个儿不好意思起来,“说实话,我也到乡里上访过,说到底都因为一个‘穷’字。老百姓日子过不好,领导干部也头痛。现在收入高了,气儿也顺了。说心里话,多亏了村建设,多亏了安居富民工程。”

    2011年,阿乌利亚乡按照社会主义村建设的要求,安居富民工程在阿乌利亚村整村推进,393户村民搬进了新房。同时争取的扶贫、交 通、水利、爱国卫生、农业等项目资金与安居富民补助资金捆绑使用,房屋建设与道路、供水、沼气、环保厕所等基础设施同步进行,铺设巷道、修建农田防渗渠, 还重新铺设了自来水管道。

    加克斯拜在国家安居富民补贴政策的扶持下,盖了135平方米的新房,冬天还搞起了牛羊育肥。今年,加克斯拜帮儿子争取了5万元贴息贷款,承包了670亩旱地种红花,全家准备大干一场。

    “以前,自己不挣钱,想买件新衣服都不好意思向家里开口。”20多岁的哈萨克族姑娘迪娜也有话要说,“后来村里成立了刺绣专业合作社,我靠自己的手艺干活,一个月最少也有1000元收入。”

    在刺绣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阿乌利亚村100多名哈萨克族绣女成了“上班族”。

    吐尔汗拜领着记者去看他家菜园子。一亩半的院子里,全种上了蔬菜,辣子、西红柿、马铃薯、葫芦瓜……去年,按照乡里安居富民工程“特困户补 助3.5万元、贫困户补助2.5万元、一般户补助1.5万元、提升改造户补助1万元”的补助标准,吐尔汗拜享受到了最高补贴。这年秋天,吐尔汗拜住进新房 的同时,乡干部送来了萝卜、白菜苗子,把闲置已久的庭院利用起来。冬天,吐尔汗拜自己搞起了拱棚育苗,开春就忙着翻地、种菜,忙得不亦乐乎。

    “自己肯定吃不完,主要是想增加点收入,一年下来也能挣个上千元。”吐尔汗拜从来没有这样底气十足过,“以前没钱,想干什么都干不成,自己打点零工,只要一家人不饿着就行。如今,国家帮我们解决了最大的困难——盖起了房子,我们自己也要努力一把,不能拖后腿。”

    问及以后的打算,吐尔汗拜说:“村里有人种了200亩葡萄,可以享受林果业和滴灌节水双项补贴政策,要是有积蓄,我也想种。”也有村民想多养几十只羊,有的想去县城做小买卖……

    如今,阿乌利亚村村民的日子是越过越甜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旱地 红花 蔬菜 沼气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