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农村电气化,点亮黄岩农民新生活


  导报记者 陈余玉通讯员 何文婷 戴嵘/文

  每当夜晚,黄岩区北城街道塔水桥村一片万家灯火。

  一年前,这里村民还常常为电忧心,尤其是夏天,隔三差五停电跳闸,村民们伤透脑筋。“现在大变样了,电压稳定,我们用电放心了。”塔水桥村委主任杨建兵一席话道出村民们心声,村电气化点亮了千万农民新生活。

  “四动”促成“三级跳”

  农村电气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首要的是基础设施完善,而供电正是这个基础性工程。早几年,黄岩农村供电还存在 “卡脖子”电压不稳定等现象。现在,这些问题在政府发动乡镇主动电力推动百姓互动下,迎刃而解。

  在推进村电气化实践中,黄岩区以村电气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建立健全“区乡镇(街道)村”三级组织网络,完善有效工作机制,制订阶段性实施计划,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督促指导破解政策处理难题。区供电局建立每周一例会制,每周五进度汇报制,通报施工进度安全稽查,协调解决问题。区政府还与各乡镇(街道)签订工作责任书,将电气化建设纳入各乡镇(街道)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落实奖惩措施,强化行政执行。

  解决政策和机制上问题,黄岩的村电气化迅速推进。据统计,2007年至去年底,全区共投入近2.3亿元资金,建设改造东西部239个村,新建和改造低电压线路1143.3公里;农村公变363台安装和轮换一户一表70250只。239个村和14个乡镇(街道)通过电气化村(镇)考评验收,完成率分别为44.84%和73.68%;2009年创建了A类村电气化县。

  “十年不落后”的工程

  李家山村位于黄岩西部山区,人口682人,人均经济收入3000元,2009年开始,该村被定为省一级地质灾害点,原分散居住大量村民集聚到主村部,村民们建楼房置家电,用电需求与日俱增。

  黄岩区供电局将该村纳入村电气化建设,多次组织技术人员会同镇村两级领导到该村实地考察,在调研论证基础上,将原村半山腰S7—50KVA移至村电力负荷中心位置花园,变压器增容160KVA。选择配置当前最为先进ZBWI-12/160厢式变;低压线是最新工艺和技术的集束电缆;电杆由原7M小杆径更换成加强型8-10M杆。

  在实施村电气化过程中,该局努力建设“十年不落后”农村电网。把农网改造与示范村建设村镇规划相结合,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逐步建成和完善农电信息化系统。如广泛采用平行集束电缆架空绝缘导线和新型槽板,提高线路绝缘化率,提升抵御灾害能力。在全省首次使用新型槽板工艺;率先在台州市推广应用单相变,解决边远山区低电压问题。

  据介绍,建设改造后的电气化村低电压线损平均下降2.2个百分点;电压合格率提高到99.20%。真正让老百姓用上“放心电”“满意电”,供电质量和服务与城市无异。

  让农民走上致富路

  说起集体经济,村委主任杨建兵竖起大拇指连声赞叹,村电气化让农民致富路走得踏实了。

  塔水桥村以模具和羊毛衫生产为主,快速发展支柱产业,拓宽了村民致富路。可他们也有烦恼:用电老“卡脖子”,尤其是用电高峰时,“一开机器有时就卡牢掉线,编织机常出故障。”提到往事,村委主任心里仍沉甸甸。

  黄岩区供电局投资120万元综合改造该村配网,一举解决电压不稳,编织机无法正常运转“老大难”。

  “现在好了,电压稳定,效率提高,编织机每分钟增加25根。村民发展经济劲头更足了,900多人的村,光模具厂就有50多家。”杨建兵说,村里为此利用置换自留地,建起加工厂200多间,仅此一项年增加收入400多万元。“集体经济增强后,村民福利得到改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集体奔小康。”

  在塔水桥村,《市场导报》记者遇见黄岩大盛模塑公司总经理沈伟力。他说,去年公司业务量增加,扩大再生产,电力增容从用电审批施工到使用,仅用67天就完工。言语之中充满了对供电优质服务的感激之情。

  村电气化建设不是终点,还需要服务延伸。在电气化村设立 “村电力服务点”,将便民服务窗口前移群众家门口,把触角深及到边远高山地区。

  “以前收电费,要挨家挨户地去收,现在好了,有个点在,村民会自己来交,刷个POS机,方便得很。”平田乡桐树坑村农电工沈师傅所说这个“点”,就是黄岩区供电局在革命老区桐树坑村部的“村电力服务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建立健全 农村电气化 高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