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是外力,关键自己肯干。”不少受助村群众在对上海无私援助表达感谢之意的同时,都表达出了这样的心声。根据各地实际,把帮扶变为激活造血机制的过程,激发当地群众建设家园、发家致富的热情和信心,建立长效的增收致富机制,这是滇沪对口帮扶合作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出来的有效经验。
全力帮扶特困群体
7月底,在富宁县剥隘镇那岗山瑶外迁安置点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抓紧建设施工,确保山瑶群众尽快住进外迁安置房。那岗山瑶外迁安置点是上海援建山瑶项目之一,上海市投入资金500万元,规划安置山瑶群众80户400人。
“十一五”期间,滇沪两省市对口帮扶合作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在原先确定的上海14个区2家大企业对口支援红河、文山、普洱、迪庆4州市26个贫困县的基础上,逐步拓宽了帮扶范围,先后实施了对德昂族、僰人、莽人、山瑶支系、独龙族等人口较少民族(支系)和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结合村建设,以整村推进为载体,推进特殊贫困群体整体脱贫。
5年来,上海市共投入帮扶资金6538.3 万元,先后对德昂族、莽人、僰人、苦聪人等特殊贫困人口集中区实施了以整村推进为重点的帮扶项目近200项。2010年,上海市又增列独龙族为滇沪对口帮扶合作重点,计划3年内投入帮扶资金5000万元以上,帮助实施以安居房建设、整村推进和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建设等为重点的民生工程。2010年,上海已实施3个安置点的整村推进和2个安置点的安居工程建设项目。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1-08-08/10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