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互动”,推进乡村旅游业上台阶。凉山新村建设示范片、示范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开展星级农家乐评定,示范片、示范村打造星级农家乐65家,接待游客2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939万元。
双狮村,位于盐源县城西北七、八公里外一个浅丘起伏的“干堡堡”上。10年前,这个有400多户的村子,贫困面达70%以上,满村都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没有一条能过小型农用车的道路。而今天,几十栋小楼房在这个村拔地而起;各种家用电器、摩托车、手机电话、农用车、小型农机具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品……越来越富裕的生活来自于田野里红红的巨星海椒。这是这个村的支柱产业。2008年,全村仅辣椒一项就收入450多万元。而在产业上尝到甜头的双狮村又开始发展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利用果园发展绿色母猪、仔猪养殖,利用松林和果园发展生态鸡养殖。一旦这些项目形成规模,该村的经济将可再上层楼。
结论显而易见: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才能让村民过上富裕生活。
共建共享惠民生
“以前一年都难得洗一次澡,不是没水,是没有热水。到河沟里洗澡,夏天还可以,秋冬天就遭不住了。”47岁的林木尔莫打开水龙头,看着哗哗流出的热水,心里实在满意。
林木尔莫是普格县沙河莫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年近半百的她,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还能用上这么方便先进的太阳能热水器。
2010年,州科技局在普格县沙河莫村实施彝区“三房”改造和健康文明新生活科技示范点项目,投入142.9万元,免费给林木尔莫等100户村民修建洗浴室100间,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00套。
一座座崭新的浴室被修建了起来,一套套先进的太阳能热水器被安装了起来,一盏盏太阳能路灯被竖了起来,屋里屋外都亮了起来,村民过上了洗澡有热水、出门有路灯、休闲有电视、学习有图书、小病有药医、培训有专家的现代新生活。
在凉山新村建设中,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综合配套、设施支撑,推进“三类设施”建设,促进村民共享现代文明。
推进“现代生活入户”,改善村民生活条件。2010年,示范片、示范村新建村社道路1399.27公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0.51万人。
推进“公共设施进村”,提高设施配套水平。2010年,示范片、示范村启动建设集村两委办公、党员活动、便民服务、农民培训、卫生计生、文化体育、综治调解为一体的“1+6”村民活动中心114个,103个村实现购物、看病不出村、学习有阵地、活动有场所。
推进“物质装备到田”,增强综合生产能力。2010年,示范片、示范村完成渠系建设638.75公里,新增有效灌面77733亩,完成土地整治 71411亩,新增沼气池17009户,植树8.6万株,有力抗击了50年一遇的秋冬春“三连旱”特大旱灾,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全州各地农村在新村建设中许多基层农村干部群众都深有感触地认识到:没有民就没有村,没有广大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就无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彝族毕摩文化著名的美姑县采取措施,提高村民综合素质,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坐落在海拔2800米的毛洪觉村,虽是一个只有700多人的小山村,但全村有一支200人组成的业余文艺演出队伍,他们自编自演新村建设中的典型人和事,宣传新村建设的方针政策。
宁南县梓油村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为重点,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达到田成方、渠相连、路通畅、树成林,建设文明秀美的村庄。以幼儿园、小学、村活动室、图书室、医疗点、夜校建设为重点,解决群众看病难、子女上学难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培训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使新村建设步入快车道。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喜德县冕山镇五合村。
说起村里的变化,该村81岁高龄的黑吉伍研老人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现在好了,路通了、电通了,我们不仅上街方便了,就是收割庄稼也方便了,好多人都买了拖拉机,就连上农家肥也是用机器了”。
“我们现在讲究的不再是吃不吃得饱的问题,而是生活文明不文明、生活质量好不好的问题,但是,千好万好,不如党的政策好!”黑吉伍研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1-08-01/10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