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大力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扎实做好农村金融工作


  一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发展的信贷投入。通过灵活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政策等方式,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率比大型商业银行低 6个百分点,部分涉农贷款比例较高、资产规模较小的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率比大型商业银行低7个百分点。考核达标的农业银行改革试点县级三农金融事业部执行比农业银行低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927亿元,比年初增加205亿元。农村信用社改革资金支持政策已基本落实到位,对支持和推动改革发挥了重要的正向激励作用。截至2011年6月末,共计对2408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发行专项票据1699亿元,对2385个县(市)兑付专项票据1670亿元,兑付进度达到98%。对新疆等省(区)发放专项借款19亿元。

  二是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贷款,加大县域信贷资金投入。2010年9月,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印发了《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试行)》。随后,完成了2010年度的考核工作,开始实施激励政策。自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 3月31日,对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考核达标和专项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达标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实施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和支农再贷款等政策。

  三是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春耕抗旱、粮食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针对年初华北黄淮13省区市秋冬春三季持续干旱少雨的重大旱情,人民银行下发紧急通知,密切监测辖区抗旱救灾和春耕备耕工作动态,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和粮食生产。同时,人民银行会同水利部等相关部门以及相关金融机构,认真研究农田水利建设信贷资金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

  四是全面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2008年10月,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在中部六省和东北三省组织开展了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以增加农民的抵押担保物的品种和范围。2010年7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明显影响的创新产品包括: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 “信贷+保险”产品、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

  五是改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人民银行出台《关于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农村信用社逐步建立了社内综合业务系统,各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之间的支付清算平台不断完善;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快速发展;POS小额取现服务逐步展开。同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也取得新进展,基本建成了全国集中统一、覆盖农村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基础数据库。截至2011年3月末,全国共为1.33亿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评定了8310万信用农户,其中7258万农户获得贷款,贷款余额1.3万多亿元。

  总体来看,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已有大幅提高。但是也要看到,农村金融改革服务中仍然存在几方面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是农村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高、政策性扶持不到位、涉农金融机构改革仍需深化、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涉及农村金融的法律规范还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扩展和深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此次调研过程中,代表委员通过与农村金融机构和涉农企业、农户交流,更全面地了解了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状况以及农村金融参与者双方实际的困难和愿望。

  针对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各位代表、委员提出了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资金回流和风险补偿机制、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改善农村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保险和抵押担保创新发展等建议。这些建议都是大家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的成果,凝聚了同志们的心血和智慧,内容很具体、分析很深入、针对性很强,充分体现了群众的意愿,给我们很好的启发,为下一步研究出台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品种 基础设施建设 相结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