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湛江:三种民间资源动员模式建设新农村


徐闻县包罗园村党支书陈颂对记者说,有些人总说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十分难做,“但现在很多妇女都认识到优生优育的重要性,不愿意生第二胎,重视培养好一个孩子。”

三是改善基层干群关系,政风村风明显好转,群众对党委政府认同度明显提高。十年前,有些群众形容说计划生育是“要命”,收农业税是“要钱”。在村建设中,基层干部带头动员群众修路建房,改善党委政府形象。张建业告诉记者:“没有好村长就没有村。评上生态文明村的自然村几乎没有上访,没有群众闹事和宗族械斗,否则生态文明村的牌子会被摘掉。”

80岁的广安村村民倪兴荣告诉记者,他每年可以获得农业补贴,村里还修起水泥路,“2002年修路的时候很多人还半信半疑,没想到村干部和我们一起干,对党和政府真是感激不尽。”

东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郭翔宇来湛江调研后说,村建设是综合性工程,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要齐头并进,但首先要有新型农民,才能有发达的农业,才会做到乡风文明、生产宽裕,才能建设和谐农村。

--专家建议提升支农资金使用效率

目前,有些地方把村建设当成一个群众运动,定指标、定时间、定要求加以强行推动。湛江不少干部群众则认为,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目标,不可能靠一次运动就一蹴而就。

湛江市文明委提出,2011至2020年,基础条件较好的生态文明村要有九成以上实现“建造新民居,建设新村场,倡导新生活,形成新风尚,培育民,展示新形象”的目标,其细节包括村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达100%,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达100%,90%以上青壮年农民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等。

湛江师范学院商学院经济学博士李海明调研后发现,湛江一些农村公共物品的匮乏很明显,很多农家子弟上学难的问题时有发生,“政府应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记者走访的多个村的村民都希望党委政府能加大对教育等领域的投入力度,让后一代能就近上好学校读书。

张建业坦言,国家和省级部分支农资金在湛江面临流失、浪费问题,科技、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都掌握部分支农资金,但其使用均各自为政,很难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有专家建议,应采取直接集中支付方式,尽快改变财政支农投入渠道多、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的现状。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兴杰说,凡是财政安排、直接发给农民的补助资金应可通过金融机构作为桥梁,形成“财政—金融—农民”的资金运行轨迹。“这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某些上级部门截留、挤占、挪用支农资金,也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基层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村的积极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外出务工 回归 农业产业化经营 多渠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