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之二
美化乡村 助力村建设
张文杰:在滕头模式的启发下,奉化把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纳入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因地制宜突出了生态旅游型、田园风光型、滨海风情型、文化特色型等四种类型的休闲旅游特色村建设,并加强分类指导,在有资源、有客源、有财源、有意愿的地方先行发展,在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强、资源优势强、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30多个小康村最先展开。同时,我们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发展餐饮、住宿、特色农产品商店。
高鸿宾:从休闲农业本身看,生态效益决定着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是吸引消费者休闲的基础,这也是休闲农业区别于其它服务业最本质的特点。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休闲农业,要努力形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
刘松江:这一点,我们村就是一个例子。近年来,村里投入上亿元资金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拆除了农家柴灶统一改用液化气,实现了农居无烟村;遍植各类绿化树和草皮,饲养白鸽、野鸭等飞禽。目前全村的绿化率达到67%,营造了“花香日丽四季春,碧水涟涟胜桃源”的江南田园美景。来自联合国的“全球生态500佳”唱响了滕头的生态美名,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借助这一优势,滕头村成为全国最早开始卖门票的乡村旅游点之一。
张文杰:奉化市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鼓励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废弃地等发展休闲农业,避免滥占耕地;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坚决防止只顾经济效益而滥加开发以至于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确保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高鸿宾:发展休闲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村,实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重要举措,使农村逐步转变为农民的美丽家园。具体来说,发展休闲农业,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基地转变为休闲农业景区,使农业与农村成为市民走进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的新天地;能够促进村容村貌的整治,改变传统农村脏、乱、差的情况;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改善农村发展环境;能够引导城市人才、技术与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促进农村整体发展。
张文杰: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扩大了农村开放程度,更新了农民思想观念,促进了城乡资源和文明的有机交融,为进一步建设村积累了财力。我们把发展休闲农业与建设村相结合,先后实施“环境整治”、“乡村康庄工程”、“千里清水河道”、垃圾集中清理、生活污水处理、“村村植绿”等工程,新建改建农村联网公路150条280公里,23.4万居民饮用水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森林覆盖率由五年前的62%提高到66%。实现了村庄绿化、洁化、亮化和美化,营造了“景在村中,村在景中”的江南乡村风情,为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提供了环境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支撑。
刘松江:在发展休闲农业的同时,滕头村注重建设优美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村庄建设结合起来,改善人居环境。我们努力走一条“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之路,实现了从“全球生态500 佳”到“世界十佳和谐乡村”的跨越。
我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景区和村庄融为一体。坚持农房改造景观化,老住宅区增加马头墙,一幢幢赏心悦目的新潮别墅和古朴民居,形成了现代与传统的有机交融。坚持基础设施标准化,把原有的水泥路改造成沥青路,污水处理实现雨污分流,电线地埋实现无杆化,拆除柴灶煤炉实现无烟村,家家户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坚持配套设施现代化,在全村安装了全球通电子监控系统,村民家中全部安装有线电视终端,实现户户通光纤。始终坚持生态、环保、节能理念,新建生态旅游公厕,均可实现循环用水。村里道路应用了风光互补路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来发电,一年四季都能保证路灯供电。
话题之三
农民主体 多元化推动
高鸿宾: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休闲农业发展的主体,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农为本、农民主体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实现农民就地就业创业,拓展农业综合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但休闲农业是一项多产业联合、多功能兼备的产业,客观上需要社会参与,来解决农民所存在的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不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1-04-11/10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