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阳山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力度大效果好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津 特约通讯员/唐志荣 肖剑平 唐海浪)阳山县去年将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作为科普工作的突破口,使科普活动覆盖面全县常住人口的80%以上,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普志愿者队伍近1万人。日前,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检查验收组前往阳山验收,认为该县创建工作力度大、效果好。

  16至17日,阳山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迎来国家检查验收。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检查验收组组长、省科协副主席吴焕泉在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主席谭炳和,阳山县委书记温湛滨、县长罗胜壮等人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黎埠镇大龙科普示范村、阳城镇黄竹科普示范村、县科普活动广场等地,并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详细了解阳山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的情况。

  吴焕泉认为,近年阳山对科普事业高度重视,取得显著成绩,创建工作起点高、标准高、规格高,力度大,效果好。吴焕泉就该县下一步的创建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继续强化领导,强化落实,结合阳山实际开创性地推进各项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争当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的排头兵。二是创建工作要更加关注民生,让群众在创建工作中得到实惠,成为群众拥护的民心工程。三是要继续强化基础工作,提升科普服务大局和民生的能力,充分调动广大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

  阳山县近年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把科普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开创山区科普工作新局面,科普网络遍布城乡,科普活动有声有色,科普示范效益显著。从2007年起明确规定将科普专项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并逐年递增,由2007年人均0.5元增加到目前年人均1.05元。创建过程中,该县采取多种措施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如以科技进步活动月、科普活动周、科普宣传日为契机,以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等形式为载体,组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20 多个单位在全县开展科普进校园、科普下乡、义诊等活动,受益达20多万人次,科普活动的覆盖面达到全县常住人口的80%以上。

  为使创建工作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去年该县命名了5个科普示范镇(乡)、28个科普示范村(社区)、38个科普示范基地、5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6所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和347户科普示范户。阵地建设方面,全县建有15个县级科技学(协)会、49个农村专业合作社,78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3 个科技惠农服务站,在167个村(居)建立了“科普活动站”,并配齐了农技员。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普志愿者队伍近1万人。

  今年,阳山县将投资2500万元建设一座科技图书综合馆,其中科技馆面积1350平方米,并被列入县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相关

  清新县8个镇创建成为科普示范镇

  南方日报讯(记者/刘俊通讯员/丰志毅 谢文峰)3月15至16日,受国家科协委托,由省科协副主席吴焕泉任组长的检查验收组,在清新县检查验收该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的工作。

  清新县县长郑小燕向检查验收组汇报时介绍,自2004年清新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以来,该县科普网络日益健全、科普阵地遍布城乡、科普环境显著优化、全民素质明显提升,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每年,清新县都制订专门的培训计划,组织一支由省专家教授、县技术人员共30人组成的科技培训队伍,长年深入镇、村开展工作。科技人员对水果、蔬菜、水稻种植和以清远鸡、乌鬃鹅、水产、生猪科学养殖等方面的种养技术进行了指导培训和现场咨询。

  近两年来,清新县共举办农村种养技术培训班451场次,培训人数3.2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农民党员和农民群众的科普素质。

  清新县因此打造了“中国冰糖桔之乡”、“中国乌鬃鹅之乡”、“中国笋竹之乡”、“中国黑皮冬瓜之乡”、“中国优质冰糖桔基地重点县”等五大农业品牌,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根据实际需要,清新县有针对性地对城镇劳动者和农村“双转移”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推进和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目前,清新县共建立科普特色学校26所,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8个。2010年4月,清新县举办的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收集项目作品213件,推动了市民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蔬菜 科技培训 强化领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