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培育新型农牧民 推进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村的主体,我区广大农牧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大力培养新型农牧民,是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村建设的根本大计和长远之策。

  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为迫切的要求,就是要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

  第一,培育新型农牧民是我区社会主义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村,人是第一要素,培育新型农牧民是最根本的。这是因为,农牧业的现代化和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取决于农牧业科技成果能否被农牧民所掌握,能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可以说,没有农牧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牧业和农牧区的现代化;而没有农牧业和农牧区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现代化。农牧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牧业和农牧区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决定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二,培育新型农牧民是统筹我区城乡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统筹我区城乡发展,关键在于填平“二元经济结构”的鸿沟,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协调发展,把农牧区的发展纳入全区的经济发展规划中,与城市进行一体化考虑。当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把培育新型农牧民、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素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所在。培育新型农牧民,提高农牧民素质,是加快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三,培育新型农牧民是增加我区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我区社会主义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提高农牧民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牧区第二、三产业,拓宽农牧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这不仅依赖于农牧业科学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依靠大批的新型农牧民。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牧民,可以使更多的农牧民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适应农牧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经营现代农牧业的水平,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

  第四,培育新型农牧民是促进我区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农牧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在农牧民。只有用先进文化占领农牧区的文化阵地,引导农牧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并把精神集中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上来,社会主义村建设的目标才可能真正得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才可能真正得以实现。

  要继续高度重视新型农牧民培育问题,积极搭建培育平台,始终将其作为振兴农牧区经济、帮助农牧民致富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第一,加强对农牧民先进理念的宣传教育。培育新型农牧民首先要用先进理念教育农牧民。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主人翁意识,找准差距、树立信心,不断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高农牧产品品质,切实通过自身努力走上富裕道路;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克服怕苦畏难、因循守旧的心理,不断增强市场意识,在致富路上敢闯敢干,做到根据市场供求情况来安排生产,在农牧产品生产加工方面不断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克服“小富即安”意识,进一步开阔思路、开阔眼界,不断增强创业意识、拼搏意识,通过投资办厂当老板、进城入镇做生意、外出打工挣钞票等多种方式,尽快富裕起来。

  第二,优先发展农牧区教育事业。要继续整合优化农牧区教育资源,改善农牧区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牧区教育质量,为农牧区孩子创造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培养造就更多的未来新型农牧民。要进一步巩固“两基”攻坚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认真落实农牧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三包”政策,加强经费管理;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小学规范化和初中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推行农牧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农科教相结合的农牧区教育综合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重要途径 相结合 义务教育 调整优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