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坊子王家庄子三村:契约化“管”出和谐新村庄


  九龙街道王家庄子三村共有252户,932口人,耕地面积736亩;村“两委”班子成员3人,党员31名;2007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28元。近年来,我们村先后被评为省村民自治模范委员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巾帼科技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推行村务契约化管理是分不开的。

  一、我们是如何推行村务契约化管理的

  前些年在管理村务方面,我们村制定了一些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制度不仅上了墙,还给老百姓印发了小册子,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发现效果并不是很好。为什么?因为制定的这些东西,内容不仅大而空,而且没有细化、量化,不具体,无从界定,有的干脆就是一纸空文,说了等于没说,很多问题根本无法去落实,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群众和群众之间仍然有些矛盾纠纷,工作不理顺。2005年4月,区里结合开展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决定在我村推行村务契约化管理。说实话,刚开始我心里并不怎么接茬,觉得契约不就是一张纸吗?再说了,和老百姓签合同他们能签吗?签了以后能管用吗?但一件事使我改变了最初的看法。我们村种大姜的比较多,多数在房前屋后挖井窖储存大姜,因为面积大小问题造成了很多邻里纠纷,也影响了老百姓出行。于是我们报着试试看的想法,动员群众签订了村里的第一个契约——《胡同管理合同》。合同签订不久,村里就有两户因挖姜井闹起了纠纷,后边的户向前挖超了2米,前边的户便拿出合同找他评理,后边的户自知理亏,便主动更正了。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很管用,因为没用我们村干部出面,矛盾纠纷自然解决了。尝到甜头后,我们接下来便深入做“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思想工作,最后发动全村群众参与,把村级事务特别是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的事项都纳入契约化管理。契约的内容本着实际、管用的原则掌握,契约的形式也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可以是合同,可以是协议,可以是纪要,也可以是承诺书。契约签订的方法步骤,先由村“两委”研究确定契约事项,起草契约文本,然后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充分讨论,再进行公告、公示,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并由法律顾问和镇审核小组审阅把关后,签订契约。两年多来,我们村共签订治安调解管理、村干部工作管理、公共卫生设施管理等14类合同2500余份,合同签订率达100%。

  二、推行村务契约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自从我们村推行村务契约化管理以来,不论遇到什么问题,大家不再是七嘴八舌、吵吵嚷嚷,而是翻翻合同、看看协议,没有明确规定也能主动协商或找村干部调解。现在我们村上下齐心,大家都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村里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难事不难了。2005年,承包村里机井的王贤恩意外身亡,当时他还有管理费和电费1000多块钱未交。要是没有订契约,这些钱村里就不可能收回了,村干部也很难出面去要,最后往往不了了之。帮着处理完后事,村干部拿着契约和收款明细找到其家人,按照约定一一进行了核对。其家人一看“白纸黑字”,很自觉地把应交的费用全都交上了。2005年5月,为统一村庄规划,需要对村大街两边的一些旧房进行拆迁,一开始村里口头承诺给拆迁户补偿,但一些村民担心口头承诺不保险,不愿配合村里工作。我们了解后,及时主动地与拆迁户签订了房屋拆迁协议,明确了补偿标准和时限,让他们吃了定心丸。这样一件原本很难处理的事,通过契约的签订和履行,没出现矛盾和纠纷,很快就解决了。

  二是干部好当了。以前村里有什么矛盾纠纷,干部调解时心里没底,都不愿管,怕管不好得罪人。现在村里各项事务实行契约化管理后,干部和群众能坐在一条板凳上商量事。2005年6月,村民王善武与王秀普因事发生争执,王善武被打伤住院。这要在以前,要么打110报警,要么到法院起诉,费时费力,很麻烦。负责此事的村干部得知后,不用安排,自觉地按照《村干部工作协议》,及时赶到了现场,并根据《治安调解合同》进行调解。经过做工作,最终达成了协议,由王秀普承担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9207元,纠纷得到了妥善处理。去年5月,村里要修一条灌溉水渠,需要10余万元资金。过去遇到这种事,村干部磨破嘴皮子,跑上十几天,也不一定能筹齐。自签了公益事业契约后,我们按约定的事项,通过征求意见、张榜公示、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步骤,最后一致通过了资金筹集方案,老百姓没有半点意见,很配合,所需资金两天就到位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银杏 处理 除草剂 耕地面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