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关注威海城中村改造:旧村变社区 村民变市民


  市区“断头路”“半边路”正在加速贯通。日前,在高区毕家疃村一片空地上,科技路路基在向东延伸,长春路和火炬路的贯通也初具规模。毕家疃村村党委书记毕礼春说,这三条路的延伸,不仅解决了高区主干道的贯通问题,也为毕家疃村的发展插上了新的翅膀。

  随着城中村改造的推进,皇冠、田和、长峰等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改造升级,或新建落成。“服务设施上去了,我们正在下大力气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素质,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高区田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介绍说。

  通过城中村改造,市区25条“断头路”全部被打通,13条河道得到了整治美化,城市新增道路240万平方米、绿地430公顷,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63所,社区停车位12.8万个。

  精细化管理培育“新型村民”

  一座座新楼房在市区拔地而起,一片片新社区随着旧村落的改造悄然落成———8.23万名居民的融入,对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在这场村庄变社区的重大变革中,如何让广大城中村百姓在共享城市生活的同时,真正从生活方式上变成市民,成为各社区共同努力的重点。

  在村改居过程中,原来的行政村撤销,社区居委会成立。社区居委会的管理制度和服务内容也相继跟进。就此,王家钦村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中盛园社区居民委员会取代原村民委员会后,对原村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解决了原村集体资产虚置和原来村民利益难以保障的难题。中盛园社区居民王建福说,村改居后,他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生活环境更美了,思想意识也在发生着变化。

  日益丰富的社区文化,提升着社区居民文明素质,让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有内涵。

  丛玉兰老人居住的怡安苑是长峰城中村改造的回迁区之一。搬进新楼第一天起,她就加入了社区的秧歌队,每天早晨都要到广场上练习。改造工程中,长峰专门建设了一个下沉式露天广场,他们定期组织集体文化活动,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思想观念,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农民变市民,不是简单地住上楼房,居民应该更文明,这才能推进城市发展。”长峰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丛明表示,为提高村民的素质,村里制定《村规民约》,大到遵纪守法、团结诚信,小到出门着装、言谈举止都有明确要求。

  在高区田村、经区夏家疃、环翠区陶家夼等回迁社区,农民变市民的教育引导工作也在加紧进行。“新楼房取暖是集中供热,做饭有天然气,连垃圾都装进了袋里。”陶家夼居民姜波说,7月份搬进楼房后,他经常督促家人要养成文明生活的习惯,让家人尽快从“村民素质”向“市民素质”的转变。

  各回迁小区的物业、治安、文化、健身等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交付使用,大部分小区都实施封闭管理,配备了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活动和交流场所,融入城市的新居民感到安全、温馨、无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树木 休闲 全力以赴 绿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