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书界观察:书香农村今日何在


  记者在走访一些农家书屋后发现,农业科技类图书总是最受农民欢迎。可以说,当前的农村阅读大多与生产效益直接挂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章建刚认为,需要重视农民群众的阅读兴趣, 多出指导生产的图书,但同时不能忽视文学、历史等其他图书,因为它们更可能培养起真正的读书兴趣。一位农村老教师也有同样感受:农村读书,以前像消遣,现在像学习,以前读书更多是因为有趣,现在读书更多是追求实用——而一个人真正爱上读书,可能是在于有趣,而不是实用。

  呼吁社会参与 寻求长效机制

  农村读书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各种基层文化建设项目被提上日程,由新闻出版总署负责的农家书屋在全国遍地开花,大大解决了农民群众读书难的问题。据介绍:今年6月,我国已建成农家书屋9.2万家,到年底将超过24万家,覆盖全国近40%的行政村。农家书屋的配置,最低标准是图书不少于1500册,报刊不少于20种,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条件许可的地方还可以增加网络出版物。在走访河北、山东、四川、湖南等地的一些农家书屋后,记者发现很多地方的藏书量已远远超过这个数目。

  同时,社会各界的捐助活动也正在进行。但是以对农村的民间捐书为例,这种捐助过于分散和随意,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监管。如果要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其中,还需要将这种捐助系统化、机制化。最近在文化部主办的一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座谈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齐勇峰表达了建设基层文化的观点:以政府扶持为主导,以社会公民为主体,充分吸收全社会力量加入,进而形成稳定长效的机制。在农村读书的问题上,是否可以考虑:除政府大力扶持外,还可以充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入到书香农村的建设中来。比如采取有效的方式,充分调动农民阅读积极性;设立激励措施,鼓励对口帮扶以发展农村文化;建立较健全的机制,让各种社会捐助有道可循、安全放心……

  古人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农村读书向学之风的回归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扶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板栗 湘北 休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