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 农牧区发展中的新征程
“西藏的村建设必须建立在广大群众认可和参与的基础上。不仅要让农牧民吃饱住好,还要让大家有活干、有钱挣,让大家尝到甜头、看到希望,在温饱的基础上更加宽裕,在安居的基础上更加乐业,在幸福的基础上更有信心。” 这是2006年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林芝地区调研时对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寄予的殷切希望。
林芝地区素有“西藏江南”之称。虽然这里气候温和,土质肥沃,资源丰富,但依靠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条件早已实现了温饱的农牧民群众,前些年依然没有走出生产经营传统、单一、粗放的圈子,生产生活主要来源于“木头经济”。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和对林业政策的不断完善,习惯了靠山“吃”山、靠林“吃”林的林芝地区农牧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一下子陷入了低速增长的困境。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棘手问题,林芝地委、行署在以农牧民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村建设中,坚定地遵循着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发展战略,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坚持把做好“三农”工作放在首位,把实现农牧民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引导”上下功夫,在“优势”上做文章,在发展中挖潜力,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符合林芝实际的发展路子,在鼓励群众固基础、搞采集、跑运输、进市场、做生意和参与工程建设、旅游服务、发展多种经营、向小城镇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增加收入的同时,按照“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努力调整农牧区产业结构,着力抓好特色产业带、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产业乡村、特色龙头企业、特色品牌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迅速开辟出了一条条群众持续、快速增收的新途径,实现了农牧民安居又乐业的心愿。
初冬时节,当记者又来到号称“西藏安居工程第一村”的朗县达木村采访时,除了随处可见农牧民群众正在改建扩建自己房屋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外,最大的感受还是群众的发展激情和决心。村党支部书记格桑拉姆告诉记者:“我们正在筹建一个藏香猪养殖基地和一个完全由农牧民群众经营的度假村,村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米林县多卡村村民晋宗在自己的蔬菜大棚温室里接受记者采访时,指了指嫩绿的各种蔬菜高兴地说:“以前一块地就种一样东西,现在我们学会了科学种植新技术,地里种的品种多了,产量高了,收入也增加了,就这一座温室每年就能收入6000多元,这比以前可翻了好几倍。”
现在,林芝地区已初步建成了藏香猪、藏鸡特色畜牧养殖带、藏药材、优质水果种植带和优质水稻、莲藕、人工促繁野生天麻、朗县“两椒两桃”基地等“八大产业带、三大基地”,涌现出了9个藏香猪、藏鸡养殖和辣椒种植等特色产业专业乡(镇)、34个特色产业专业村及一大批农牧区经济合作组织和农牧民经纪人。
与此同时,林芝地区在农牧民安居乐业上,还依托资源优势,在扶持培育了一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同时,坚持以战略眼光抓品牌,用品牌引领市场,不断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地区开发出的以藏羚羊酒、大峡谷酒、米林蕨根粉、墨脱石锅、察隅雪域小江南系列产品、朗县朗香系列产品和波密县古乡蜂蜜、易贡菜籽油、水磨糌粑等一系列特色产品,产业化经营不断壮大,产品影响力日益增强,已让群众尝到了发展特色产业的甜头,还有察隅县的大米、莲藕、花生、枇杷、油桐,林芝县的玉米、土豆、无公害蔬菜,米林县的优质水果、藏药材,朗县的花椒、辣椒、核桃、野山桃,工布江达县的藏猪、藏鸡,墨脱县的香蕉,米林农场的“嘎玛”瓜果等一大批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已推向国内外市场,让农牧民也得到了实惠。
一份来自统计部门的资料显示:“林芝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一直位居全区之首,在去年首次突破4000元大关后,今年又有望达到4867元,同比增长15%。”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11-20/10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