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杨河村的循环经济链(组图)


       

       

      

      

  杨河村是北辰区双口镇的一个小行政村,农村经济以畜牧养殖和果树种植为主。以前以饲养奶牛为龙头的养殖业成为该村的特色农业和经济支柱,如今他们在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探索新时代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去年,该村经过前期调研,多方筹措资金,共投资216万元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利用农业废弃物牛粪、秸秆等混合发酵后作为双孢菇的培养基,在生产出双孢菇之后,培养基又可作为肥料还田,从而形成一条完整循环产业链条。如今该基地已被市科委和农委列入科技重大项目。

  这个只有100余户人家的小村子当初是怎样成为奶牛专业养殖村的?现在他们为什么又要建设食用菌基地?基地的建成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是什么让和奶牛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杨河村生产结构发生了如此的变化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进北辰区双口镇杨河村……

  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传统优势市场失宠,

  牛粪处理成为难题,

  如何走出双重困境,

  循环农业带来希望。

  在开始种植食用菌之前,杨河村一直是以畜牧养殖和果树种植为主的。早在1983年,杨河村开始发展奶牛养殖业,由于地处北辰区西部偏远地段,当时的养殖规模很小,只有二三户人家饲养了10几头奶牛。1984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出台了一项援助计划,有力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一些关键部门,包括林业、渔业和乳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村生产力。其中的一项就是对奶牛养殖户进行为期三年的无息贷款援助。以此为契机,杨河村有更多的家庭开始从事奶牛养殖。

  提起村里的奶牛养殖,在村干部的心里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村长李绍棠说,最开始时,大家认为原先一辈子是靠地吃饭的,不懂什么技术,搞养殖风险大,很多人对此存有顾虑。他作为村干部就带头开始尝试,养殖了10几头奶牛,到2002年数量最多时,他家自养自繁奶牛已达300余头,成为村里发展奶牛业名副其实的带头人。周围的村民也纷纷效仿,从中看到了实惠,见到了效益。

  至2007年,村里成立了奶牛合作社,由合作社集中销售牛奶,为奶牛养殖户提供饲料、防疫等服务,做到统一收奶、统一防疫、统一规范化管理。至今该村奶牛存栏6000头,年产奶量3万余吨,并建成了6个天津市无公害奶牛生产基地,是本市最大的奶牛养殖专业村,形成了“一村一品”。近几年,杨河村通过改良奶牛品种,发展规模化养殖,实施科学管理等途径,将这个传统优势产业逐步做大做强。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奶牛养殖已经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途径,确实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条件,使很多家庭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但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尤其是近两年奶牛业起伏不定,村民增收越来越缓慢,村集体实力大大减弱,去年村里的奶牛养殖几乎没有收入。更让村里头疼的事情是6000头奶牛每日所排粪便18吨,只有一少部分当饲料卖掉,其余大多数粪便随处放置,不仅影响到了村容村貌,更会滋生细菌,危害村民们的身体健康。怎样才能让村民家的牛粪得到很好的处理呢?怎样可以让村民们更快致富呢?这些都是村干部们每天思考的问题。

  这两年总有外地商户到杨河村来购买牛粪,这些人用牛粪做什么呢?经过多方打听,原来他们买走村里的牛粪是为了种植双孢菇。这一发现让杨河村人看到了希望。

  种植双孢菇到底能不能让村民们更快致富呢?能不能让村民们更好地解决牛粪污染呢?带着这样那样的疑问,杨河村人从2008年开始,在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七大关于发展循环农业的精神指导下,开始酝酿利用丰富的牛粪资源发展食用菌种植,决定通过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如今在杨河村,十个标准化的双孢菇种植棚已经投入使用,预计年产量会达到15万公斤,杨河村民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小蘑菇闯出循环路

  农民增收有新法宝,

  大棚种出小小蘑菇,

  市场青睐炙手可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食用菌 大棚 蘑菇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