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长沙9月30日消息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十万韶山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善良、质朴诠释着幸福的含义,见证着祖国和家乡历经风雨,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作为主席家乡人,除了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在他们的内心,深深感受到的是:和谐、发展。
“近年来,我们农村的环境越来越漂亮,农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如今我们韶山村农民富、村庄美、环境优、风尚好,这全搭帮党的好政策,我们没有理由不感谢党!”“现在惠农政策真正多,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还对种粮户进行了直补,孩子义务教育还免费,收入多,支出少,我们家上个月还搬进了新建的楼房,日子越过越滋润了!”说起这些,当了30年村干部的毛雨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村民寻找致富路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韶山村情况是“人多田少,产量不高,常吃返销”。随着家庭承包制的推行,温饱问题解决了,却产生了温饱即安、守土为本的自足情绪。
高中毕业后回乡在泥巴里爬滚多年的毛雨时被村民一举推到了村委会主任、党支部副书记的位置。如何解决人穷观念旧,带领村民致富成为他首要考虑的问题。
1984年年初的一个晚上,在村党支部、村委会讨论韶山村到底怎样发展时,毛雨时提出要“解放思想,走商品经济的路子”。为了破除村民落后守旧的思想观念,毛雨时和村支两委不厌其烦地上门谈心、做工作,号召党员和村组干部带头经商,给群众做榜样。
大冲组当时是韶山村数一数二的贫困组,家家户户除了作田还是作田,硬是穷得叮当响。一天,组长毛德斌找到毛雨时,希望能到村上工程队安排一份差事。利用这个机会,毛雨时做通毛德斌的工作,在景点附近开起了米粉店。
生意不错,经济收入可观,吸引了组上其他村民纷纷加入到经营饮食店的行列。在毛雨时的鼓励下,村民的生意越做越大,饭店、旅店逐年增多,经济收入逐年上升。过去贫穷的大冲组就这样念活了“生意经”,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组。
为集体经济找出路
说到 “毛泽东纪念园”,来韶游客几乎无人不晓。1994年初,在村干部的一次碰头会上。“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韶山是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村上能不能学学外地兴建微缩景园的成功经验,把毛主席经历的主要革命纪念地浓缩起来呢?”原村副主任、韶山故园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邹忠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想法一提出,立即赢得了在座干部的赞成。毛雨时自己也曾到“世界之窗”参观过,他认为,村上建一个缩微公园,既能丰富韶山的景点内容,又能增加集体收入,是个两全其美的好事。
说干就干,以毛雨时为主的一班人马随即分头负责,进行报批、选地、征地、集资、兴建。资金问题是当时最大的困难,为了集资,毛雨时发动村民拿出了多年的积蓄,争取了韶山故园工程公司、湖北黄冈市金属材料公司、韶山市建设银行等企业、银行的大力支持,共筹集资金3000余万元。
2月,“纪念园”举行论证会;3月,水、电、路工程开工;6月,各景点开工建设;9月,景点基本建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毛雨时和其他村干部指挥着14支建筑队和33个建筑单位1000多个建筑工人奋战着。与他们一道吃住在工地上,创造了少见的“韶山速度”。
1995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诞辰102周年,一座包含15个革命纪念地景点,再现毛泽东从走出韶山到建立新中国大半生的奋斗历程的毛泽东纪念园顺利建成开园。它的年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1997年被评为湖南省最佳公园。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不禁惊叹:小地方办了大事情。
韶山村早在1997年就达到小康标准,是湖南最早的“小康村”之一。位于村子中心的毛泽东广场,比很多城市的中心广场更宽敞气派。2008年,该村集体企业产值过亿元,村集体收入达279.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452元。
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给村里各项工作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现在,水泥公路已通到了每家每户。许多农户家里还用上了沼气、太阳能,污水、垃圾也是统一排放、统一运送。韶山村还有这样一个规定:6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年享有300元至500元。现在,手机、空调、电脑、汽车等高档消费品,也已走入寻常百姓家。如今的韶山村人,过上了连城里人也羡慕的好日子。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09-30/100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