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罗湖村庄60年之向西村




  村委会研究决定,将这笔钱分开三部分使用:首先,三个生产队每个给予30万作为发展基金,引导大家先建厂房、搞活经济;其次,拿出100万元用于村里的三通一平,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余下的300多万,投资兴建一个集宾馆、酒楼、歌舞厅为一体的综合性娱乐场所———西苑文化娱乐中心,利用毗邻香港,出入境人员较多区位优势,赚香港人的钱。

  通过建厂房,办企业,向西人成功开创了一条“政府征地、洗脚上田、集体投入、二次发展”的新路子。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西苑的生意越来越好,已经在深圳小有名气。与此同时,三个生产队的厂房落成以后,引来了不少“三来一补”项目,办起了来料加工和小型招待所、商铺,村委会和生产队都有了稳定的收入,生产队每年仍有分红,而村民们还可以出租房子赚取租金,生活日渐红火起来。

  1992年,深圳启动了旧城旧村改造工程,向西村被列为深圳第一批改造对象。尽管在旧改过程中,向西成了整个罗湖区乃至深圳市农村股份公司中红线面积最少的一个村,但向西顺应了农村城市化的潮流,以农村行政村、社区及村民为基础,将集体经济的合作社(村委会和生产队)引入股份制,创办社区股份公司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全村居民从原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三餐奔波的庄稼人,变成了生活小康的城市居民。

  把根留住

  “家无谱,无以辩一族之亲疏”

  先富起来的向西人并没有忘本,也没有富而骄奢,物质生活的富裕之余,向西人将打捞本村的历史遗存,延续并留住祖先的点点滴滴看作是自身义不容辞的责任。

  向西村人以张姓为主,以张姓为宗,而罗湖张氏,也是深圳有名的大姓。向西张氏第28代传人,社区股份公司前任董事长张俊其告诉记者,早在明朝时期,张氏第13世祖张爱月,已经在向西村立围,而爱月的3个亲兄弟思月、怀月、念月,分别创建了水贝村、湖贝村,他叔叔的儿子,则创建了黄贝岭村。

  张俊其等人经过多方考究发现,罗湖张氏是汉代张良的后裔。唐朝时,张良后裔的一支迁到韶关曲江,唐朝著名宰相张九龄就属这一支脉,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子孙则发展成深圳张氏这一支脉。到了宋代,张氏迁徙到东莞。明洪武二年,为了躲避钱粮公差,东莞张氏的一支,又举家迁到大鹏镇叠福九顿山下隐居,历经二三代之后,搬迁到罗湖黄贝岭一带。

  原本供奉在向西的爵先张公祠建造于清乾隆末年嘉兴初年,距今约220多年历史。原公祠位于向西老村现嘉宾路金鼎大厦售楼部位置,面积约320平方米,1998年随着深圳特区开放改革,罗湖区旧城旧村改造全面开展,旧张氏公祠被迫拆除。这也成为了向西村人心头无法割舍的遗憾。

  今年已经58岁的张俊其先后担任过向西村村长和社区股份公司董事长,村民都称之为“其叔”。2001年,在其叔的建议和主导下,向西村人决定利用旧宗祠的拆迁赔偿款和村民自发捐助募集的资金重建张氏宗祠。选址、规划、建设……2002年10月26日,重新建造的向西“爱月”、“爵先”张公祠堂正式竣工落成,海内外张氏子孙纷纷聚集向西村举办了隆重的开光庆典。

  这座位于原宗祠斜对面,黄色琉璃、古色古香、曲径通幽的张氏祠堂如今已成为向西村的“地标”。每年,散布珠三角、港澳、海内外的向西村张氏后人“返乡里”,第一站都会到祠堂来拜祭祖先,春节、重阳期间尤为热闹。

  重修宗祠,只是打捞向西历史第一步。其叔下一步设想是:重修向西族谱。

  “国无史,无以考一国之始终;家无谱,无以辩一族之亲疏。”其叔引经据典对记者说,向西村历史上曾4次撰写族谱,最早的一次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十年(公元1379年),由八世祖张景登所修订,族谱名为《清河小引》,而第4次修订则是在民国1912年所编的《西溪家乘》,距今已90多年,族谱里记载的人年龄最小的如今也已经92岁以上了。

  要第5次修订向西族谱,首先面临的就是时间间隔难题。距离上次修订族谱已过去了近百年,期间已经中断了约5代人,而且向西村人如今遍布世界各地,难于联系,要获取比较准确、完整的人丁记录好比大海捞针,如何下手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肉 土地 核心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