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平整的水泥路通向每家每户,清澈的溪流环绕房前屋后,一座座漂亮的楼房引人注目,大理村所发生的巨变震撼着每一个到过这里的人。
对比 村里变得干净整洁
在弥渡县的果园村内,路面干净,泉水潺流,两棵百年树龄的大青树与天比高,石榴树伸出墙头,村里老老少少和谐共处。而在两年前,这个人口1015人的村庄还是一个土路坑洼,散落着100多个厕所,难走难闻的地方,村上一位干部打趣地说:“过去这里是‘有味道’,现在是有村建设的新气息”。2007年11月2日果园村开始建设新村庄,修路扩路、拆违建新的自建改造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
现在的村,路好走了,空气清新了,水变干净了,这是记者走访了大理村后的共同感受。
转变 陋习渐渐消失
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变化,村里的人也跟着改变。果园村的老村民陈春生说:“现在年轻人不东村进西村出(游手好闲的意思),也不打麻将了,村建设后,大家开始互相比较哪家的经济收入高,都在搞自己的生产了,很多人还外出打工。”陈春生也说不好这样变化的原因,但他说,现在国家给了农民好的优惠政策,要抓住这个机会搞好生产。
以前,村民普遍没有公共环保的意识,随意排放垃圾。现在,村民们打扫自家门前的水泥路,弄脏了公共道路也会自觉清理干净。陈春生说,大家都懂得爱护生活的环境了。
一家一厕,是农村居住的习惯,但这却严重影响了村里的环境。“共用公厕虽然有点不方便,但整村都变好了。”新街镇小陈家营的一位村民说。
生活 文化文明建设两不误
每天晚饭后,漾濞县漾江镇的塘塔佐村民小组里总是歌声飞扬、舞步震天。在这里,居住着彝、汉、白、傈僳4个少数民族,每天农忙后,不分民族、不分老幼,大家围成一个圈,尽情地歌唱跳舞。塘塔佐37户人家拥有31000多株核桃树,人均达200株,产值3000多万元,人均核桃收入18000多元。核桃成了这个小村子的“铁杆庄稼”、“摇钱树”,靠着种植核桃,发展核桃产业,塘塔佐的村民走上了富裕路。
东厂村是弥渡县红岩镇首先选定的村建设的试点,2008年,随着村民富裕程度的提高,53岁的袁玉琼一家花了25万元盖起了别墅。“每天农闲时都会到新建的活动地跳花灯”,这是袁玉琼每天的一项生活内容,她说:“以前在村上的寺里跳,跳得不多,现在有了专门的地方,还有录音机和磁带,我们都跳得多了。”在弥渡,很多村有跳花灯的习惯,老中青都会参加。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09-11/100132.html